每个汉字五行怎么算?

戈子瑞戈子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为什么每个字都不一样”这个问题问得很妙,不过我觉得可能问题的本意在于:为什么不同字的五行会不一样?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古代的“五行”与我们现在说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古代所说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而我们现在常说的“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是阴阳学说中的五个基本元素(古书有称其为“五行之气”的)。 我们常说的“五行”和古人所说的“五行”虽然指的都是“金木水火土”,但两者的具体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回到问题来,为什么相同字母的字,五行的属性却不一样呢?这是因为每一个汉字都对应着“象、数、理、气、方”中的多个信息,这些信息的“五行”归属并不一样。因此当一个文字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时,它的“五行”归属也就随之改变了。比如“一”字,它本象数所指为太极初始状态,属阳,其五行为“水”;而它作为数字之一时,为阴,其五行就变为“土”了。又比如“上”字,在表音的同时表示上行之意,属阳,其五行即为“火”,而当它表示“上升”之形义时,也是阴阳互化的,所以它的五行就成了“土”了。 一个汉字因为表达的意思不同,它的五行就可能发生改变,而这也是较为合理的。

以上只是对五行为何在每个字中都存在的成因进行了解释,但是未涉及具体的判定方法。这个其实也不难,只要知道阴阳五行是一个整体就可以了。凡是阳的就会带“土”;凡是阴的就会带“水”;而在阴阳之间徘徊的就带“木”或“火”。这样判断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呢?!

公冶华菡公冶华菡优质答主

地支纳音的算法与天干有很大分别,基本上是以十二月和五行为计算基础。由于纳音本身是属性五行的,以月为基准,所以纳音五行的计算法只适宜用在代表身体、情绪和行为的月柱,不适合作计算年柱和日柱。

在阳年,其月份数加五,再减去十二。比方说阳年的五月份,加五之后是十,未超十二,是戊午月。阳年的十月份,加五之后为十五,超十二,再去十二,是三,是戊申月。

在阴年,其月份数加六,再减去十二。比方说阴年的五月份,加六之后是十一,未超十二,是己未月。阴年的十月份,加六之后为十六,超十二,再去十二,是四,是己酉月。(注:用月数加十二再加减也有效。)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甲子年月开始,而地支纳音则以六甲月开始,所以,若年柱和日柱要以地支纳音所代表的五行性质来推断,则要用以下的方法去计算(不适宜作代表身体、情绪和行为的五行属性用)。

其方法是,月份数减一之后再加上十二,若在阳年,则以总数数“甲”,在阴年,则以总数数“丙”。比方说,一个甲子年五申月,其地支为木,其下之日子的计算方法为“五减一”为“四”,再加上十二为十六,此为阳年,从“甲”以数至“十六”,便是“丁”。故丁属火,“丁卯”便是火。

若是八月,便是十六加十二为二十八,去二十五之后又加十二,为十五。在阳年,自“甲”数十五之后是“辛”;在阴年,自“丙”数十五之后是癸,癸为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