桢在五行里属什么?
“祯”字五行属火,与文、明、昭等字一样有光明之义; 《说文》中有言:“祯,祥也。从示,申声。”“示”在古代表示向神灵汇报的意思,即今天的“祭”字;而“申”意为神灵显现。因此“祯”的本义就是吉祥,引申为福庆之意。所以“祯”的字形像一只手持旗、头上带有吉祥符号的祭祀人员。
“祯”字的字形演变如下: 小篆字形中,“示”作“礻”,“申”上加一点,表示祭祀时所持的蜡烛。 楷书字形中,为了书写方便,将小篆中的“礻”简化成了现在的“示”。现代简化字中“示”简化成“示”,读音不变。 汉字繁简转换过程中,“示”字大部分情况都转变成了“示”,只有少量转变为“礻”(比如“神的读音shén变成“祠”)或“礻”(如“祉zhǐ”变成“祉”)。 所以无论是“祯”还是“祥”或者“吉”,都是表示吉祥的含义。但含义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祯”更偏重指祥瑞、福气等;“祥”则比“祯”范围更小,多指的是吉凶征兆;“吉”的使用范围就更广了,可以代表任何事情的好结果。
在起名学中,五行需要平衡、中和,才能兴旺发达,五行缺木者,名字中可加木,以求五行平衡,发展顺利。五行缺水者,名字中可加水,一般而言,缺金缺火缺土者较少,大多缺木和水。桢虽难认,但字典中对它不仅有解释,还有出处。《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桢的用法:”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郑玄解释说:”剥取枣也,断,读为团,瓜瓠也。壶,瓠也。其体坚大,冬可围积,断,谓断落其枝也,团犹圆也。叔,读如菽,苴,麻也。食,读如弋,取也。荼,苦菜也;樗,恶木也,可以为杖,及薪煮之,可中之材。”
从上面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作者列举了周代豳地一年当中每个月份里农奴所从事的各种农活。在九月份,就采摘麻子一类的籽实,采苦菜和薪柴,其中的薪柴就是桢,故此处,桢即为薪柴。
在《广韵》里对”桢”的释义是这样的:”柱下杙也,关楗,木也,《淮南子》:桢干闭塞,枝叶无所因依,桢亦作楅,《说文》:桢,因也。”
《淮南子·说林训》中也说:”桢干闭塞,则枝叶无所依因也。心志专一则,耳目无杂听矣,”比喻本也。后来延伸义为大木。
古时还有个词语——桢干,”主于支持关楗者,亦谓之桢。主于扶持门户者,亦谓之干”。比喻俊杰或国家的支柱。
《隋书·高琳传》说:”高琳,字季珉,渤海蓚人,祖励。少仕萧梁,位兰陵太守,父恢,字道和,南朝齐东昏时,选为南东海太守,梁天监初,魏围钟离,而恢未及任,仍被发遣,仍为州乡兵军副。魏兵既盛,恢与将士昼夜拒战。”
后来,”城陷,为魏所擒,魏人素闻其名,诱而释之。恢既被拘执,知必不免,言不稍屈。及见北主欢,欢犹劝其降,且曰:’足下父子,忠亮自同。”
《水浒传·第九十一回》有”朝廷已知元帅忠义,欲加升擢”句,擢拔是提拔的意思。后指朝廷用为将帅的重臣,如:社稷之桢干,王室之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