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字五行到底属什么?

商亚丹商亚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尉字,繁体书写為「尉」;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就是“使”、“命”之义。《礼记•曲礼上》:“尉马,下司马也。”“尉车,下乘车也。”孔颖达疏:“言‘尉’者,使令之意。”又指古水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西。 金文中多作“齟”,字形作“X”。秦小篆作“[齟]”,汉隶书则变“齟”为“尉”。《汉书•百官公卿表》:“尉,秦官,掌刑戮。有司隶尉,典监囚;城隍尉,守城门;边塞尉,主兵屯。”颜师的古文说:“尉者,谓守御之军将也。”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齟”是“尉”的误字,因金文中的“齟”与古文“尉”相似,且“齟”的本义也是“尉”的意思,所以才作如此判断。

不过,近年来的研究者对此说法产生了质疑,认为“齟”即是“尉”的字形变化,二者并无必然的联系,理由是在先秦诸子书中,“齟”和“尉”都经常通用。可见,这两个字在古代确实是一对同源字。 那么,这个既有趣又复杂的字,五行究竟该属什么呢?

按照古人以形判形的观点,这个字上面是“士”,下面是“尉”,应该属于土。而五行之中,中央方位对应的是土。于是有人根据这样的推理,得出其属土的结论。 但现代学者大多认为这样分析有问题。因为从文字学角度看,二者的造字方式完全不同——“士”是表示具体意义的字,而“尉”则是会意字。并且,“士”的古文字形体当中没有发现上面那一横的线条(即所谓的“短横”)。因而,这个字当以会意为主。

由此,一些学者主张把这个字的五行归属推向生僻的一边——属水。理由是上古音韵系统当中,“士”、“尉”所属的声部完全相同,都是入声去声母,而且都有文读音和白读音之分。《广韵》记载,“尉”字有一个读音wěi,属于去声尾字,而其对应的文读音是yuē。这个字可以理解为由“文读“加声调而来。 而去声字在唐宋时期往往归入“水”部。比如唐代杜甫的诗句“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解闷》),其中“流”字按现代读音应为liú,但诗中却作yuōu,即去声“酉”部的字。宋代词人柳永的词“念奴娇•秋景”——“烟波浩渺”的“浩”字,按照现代读音heào,却是去声字,而且属于“水”部。很多字书把它列入水部,例如《集韵》就把它归到“水”部。 所以,这些学者认为“士”“尉”二字在古代应同属水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