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潮哥真有其人吗?
有,但跟电影里差别很大 首先他不是「哥」(在港台地区,哥哥通常是对弟弟的称呼)他比我大很多,也不是什么「传奇性人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没什么成就,没读过什么书……我的故事不值得拍成电影。」 第一次见到他时,是他来上海参加一个国际设计论坛,我们在外滩一家酒店的门厅迎接他,一听说我要采访他,他马上说:「你问我问题可以,但是不能公布于报纸上——我不希望我的孩子看到我的照片出现在报社上。」
第二次见面是在杭州,2018年G20峰会在当地召开,他作为嘉宾被邀请参加。我在机场接到他后问他为什么不想在报上发表自己的照片,他说:「我的经历没什么好看的,我的故事不值一提。我是个没什么成就的人。我希望你能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一个没有任何成绩的普通人的经历》。」 我问他的经历能不能写成一本书时,他回答说:「你可以把我知道的告诉别人,但我不会把全部的故事都写出来。因为我是有过去的。我很珍惜我的过去,它是我宝贵的财富。有些经历我不想跟别人说,因为它们是我私人的。」 的确,他的经历并没有那么令人震撼,也没有那么光彩夺目。他不过是做了一个20世纪50年代台湾的年轻人都会做的选择:去美国留学,在那里结婚生子,然后回到台湾发展。
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又都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色彩。他去美国留学之前,台湾还没有建立大学,所以他必须先从陆战学校毕业,并被派往美军占领下的日本,在那里补习高中和大学的课程才能考进加州州的立大学。 他在美国当兵期间,越战正在激烈进行,因此他的部队经常被派遣到越南执行任务。在美国的时候,他和妻子生了三个孩子,但因为夫妻长期分离,加上美国人对台湾人的歧视,导致感情渐淡,最终两人离婚。
后来他来到香港,在这里结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并再次成家立业。 在香港的时候,他做过设计师、导演、演员,也自己开过设计公司,但在97前,他已经移居内地的北京、天津等地,从事房地产和一些实业投资,并在内地重新组建了家庭。
97回归之后,为了陪家人一起回到香港定居,他开始逐步退出内地所有的生意,转而专心从事设计工作。 他不是个传奇人物,甚至没有自己的自传,只有一本由别人写的传记。但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长者。今年他已近80岁,依然身体硬朗,经常乘坐公交或地铁自己出门,偶尔去一趟上海也会让身边人感到惊讶。每次见面聊天,他都要反复跟我说谢谢,感谢我写了那篇文章,感谢我对他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