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要拆城墙?
1.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城墙并非“北京唯一的古迹”也不是“唯一具有历史的遗迹”。在今天的北京城西南角的昆明湖畔,曾经是金中都的皇城遗址;在大钟寺附近的北新径,有元朝的大都宫殿基址(今天地铁4号线大钟寺站);在北京西站附近,曾经有一大片明代宫殿遗存——这些可都是首都的历史遗迹,都比城墙要历史得多。 至于“为什么是城墙”,答案很简单,因为城墙属于明代都城北京的标志性和代表性建筑,而且保存相对完整,能够较直观地展示明朝北京城的面貌。
2.关于城墙的修建和演变 明世宗即位后,为了显示“家天下”的象征意义,着手开始营建明帝国的新都。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将元大都旧城拆除,营建新都,并征调京师及周边州县百姓迁移至城内,以充实人口。 洪熙元年八月,世宗命工部尚书李济风等修筑京城垣墙,“依旧例,四面各离千步,从内向外,四隅各凿井,深至泉源之处。” 永乐年间,朝廷曾两次疏浚城内外沟渠,以保证水源。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正月,因雨水渗漏,城墙砖石松动,皇帝下诏重修。工部勘察后,决定于旧基之上复筑新城。 不过这次施工并没有完全重新砌筑城墙,而是把原来城墙的基部修复并加固,同时在城外四周挖壕沟一道作为防御。嘉靖二十年(1541年),因蓟镇边患,为增加城防力量,又在城外东南、东北、西北修筑了三座方台,设炮台9座。这样,北京城的防御体系有了较大的改善。 清朝定都北京后,对明故宫进行了修缮,把这里作为满汉王公大臣朝会之地。顺治帝入关后,最初住在紫禁城内的乾清宫,每逢大雪天会在坤宁宫中与后妃们一起赏雪,写下不少词作。康熙皇帝即位后,在清皇室重视下,又把紫禁城维修葺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