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煎何急的故事?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曹丕称帝,定都在洛阳。即位于是年十月间,而正月初一为改朝换代的第一个新年,所以魏国及属国群臣于十二月间先朝祭汉献帝,然后于正月朝祭魏文帝。 朝祭汉帝在初一,陈思王曹植及平原侯曹柔皆在从祭之列,于是在夜宿于城南的住所。曹植有才华但政治上不得志,于是到二十二时,他独自骑上毛驴,带着从者,从南城门出发,沿南行道向东,走到小平津那里,朝北上堤,往东经过洛水,到干脯市,又往北到玄武馆,再往北到元人家做客。从元人家出来,天色已经放亮,他就在临近繁昌里的一家中住宿。到了初一从这里出发前往汉宫朝祭汉献帝,祭礼完毕,在退回途中被魏国执法官员认为曹植夜不归宿、私出宫门而抓了起来关押在邺下,因此事在新春佳节期间发生,于是对新朝产生不满之意。
到了正月十六,曹植又在邺下私自把宫中的艺人召来,在住宅前歌舞取乐。黄初三年(222年)三月,曹植离开邺城,转迁至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阿城镇)。曹植来到东阿为侯王之后,施行善政,取得了政绩。
同年,在返回京城时进见曹丕,于是上疏为自己先前的过错进行解释,说明“夜驰到元人家做客”是因为“友人云亡”,而邀请“宫人田氏等”。同时,还对曹丕表达了自己的忠心,陈说“志欲自效于明时”,并提出了为国建功的请求,希望曹丕“少加怜鉴,使微得伏见万乘”(使自己能被皇帝召见),并表示自己如果能够得到重用,必然是“奋厥筋力,以效微劳”。
黄初四年(223年)被迁徙到雍丘(今河南民权)。 他被贬到东阿、雍丘一带期间,看到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而他所统辖的王国内又“土薄人虚,政理未附”,这使他深切地体会到人民生产、生活的艰难,他开始“自砥厉,荷国宠,念欲奉散微力,输诚天衡”,并实行“开内苑以为耕田,家足于给,政平讼理,百姓浸爱之”的德政。他在《求自试表》上说得明白:“臣昔从先帝出征,从军有年,受教于兵书之学,习术于戎行之间。时亦颇学,又以射御。东擒育、恺,北拒燕冦,心出于公,事为世用。惟时人未之贵耳!”他虽然有文韬武略之才,然不能为曹丕所重用,只得自嗟“嗟此海隅,观国之光,虽近君而后,无乃阙於执事”。他深感自己壮志难酬,因而发出“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和“如其不能复军于野,粉骨於敌境” 的悲叹。但他仍“奋身自许,庶力之立功也”,“每闻贼止,常有奋击之志”,并提出“求奋策 saddle ,自效疆场”,“惧先朝露,填委沟壑,坟土未乾,而声问泯灭”的要求。由于他“自欲奋击为前驱”,为国家再立新功之志,曹丕只好在这一年同意让他从雍丘王改封为陈王,仍不准他到封国上任。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把未竟之事托付曹叡。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曹植在封地饮鸩自尽,卒年四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