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没有什么明星?
那倒也未必。尽管相比广州、北京、香港这些大都会来说,上海的演艺事业的确并不发达,但是上海还是出过不少明星、大腕的。譬如阮玲玉、周璇、王汉伦、黎莉莉、影坛大将赵丹,还有京剧大师周信芳、梅兰芳等,都是在上海崭露头角、一炮唱红的,还有很多电影界、舞台界的名人都是在上海起步走上红地毯的。
上海为什么没有自己称雄的表演艺术种类呢?有专家认为,上海没有自己称雄的表演艺术种类,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上海开埠130多年里,是中外交流甚盛之地。这里商业发展较快,人们的市场意识强烈,追求实利。上海人爱玩,但不喜欢“玩文化”。对一些有深厚文化根基的艺术品种不十分热心。上海作为现代中国外来文化的集散地,对于外国的艺术门类有极强的“兼容”能力。外国影片、外国剧,都可以到这里畅通无阻地交易和传播,这就阻隔了某些本土艺术在上海本土“生根”的可能性。
外来文艺的繁荣也使本土演艺界的“原生态”土壤缺乏必要的营养。譬如电影和电视剧的繁荣就使海派清口“先天营养不足”,无法得到发展壮大的充分条件。京剧、沪剧、越剧、淮剧等,在上海也难以达到“一统天下”的统治地位。一些本来可以发展壮大的艺术样式很难独占重要的演剧场所,无法做到集中上演和连台推出,结果无法造成“规模”和“气场”,也难于“培育”和“吸引”大量观众,使得这些演艺样式无法形成“气候”。
其次,上海市民阶层形成早,在文化心理上对那些表现农耕文化的事物不感兴趣。以吴侬软语为基础的沪剧,表现田间劳动、乡民情感的东西太多了。这实际上也抑制了沪剧的发展。京剧是国粹,但其内容大多取材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与上海市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趣相差甚远。因而,尽管京剧大腕纷纷进“申”,甚至纷纷“下海”,但京剧要在艺术之都称雄,依然希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