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青鱼吗?
青鱼,在国内分布很广,主要产于长江、珠江、黑龙江和黄河等中下游水系,南方产量较多。不过在北美大陆有一种长得像青鱼的鱼,它就是白鲩(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白鲩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同属鲤科,体长很像,也是上颚稍微伸过下颚,背部青黑色,腹部银白色。白鲩也是杂食偏草食性,主食水中的绿藻和硅藻以及水生昆虫幼虫等。
要说白鲩和青鱼长得多像,倒也不见得。青鱼体高背厚,身形较壮实,而白鲩身形瘦削,头比较大,眼眶大而且低陷,鳃盖到腹部有一条黑色纵纹。
既然二者的长相和习性这么像,自然界岂不是存在一个特别像青鱼的“伪青鱼”?其实这里面存在一个非常有趣和深刻的生态问题,这就是趋同适应现象。
趋同适应是指原本关系很远的生物,长期生活在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环境里,分别形成相似或接近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进化方式。比如鲸类和鱼类生活在相同的水生环境,于是经过长期进化,分别形成相似的流线型体态和鳍状的附肢,但它们的血缘关系相去甚远,鱼和鲸分别属于不同的纲。
青鱼主要在我国分布,白鲩主要在北美洲分布,二者在空间上是完全隔离,它们的祖先也属于不同的支系,而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之后形成了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类似的生活习性,这种趋同进化现象非常耐人寻味。
其实,白鲩和青鱼的趋同进化现象不仅仅止于鱼体形态,还有口裂和肠道等。青鱼和白鲩都属于大型水生经济动物,都是杂食偏草食性,青鱼以水生植物和螺蛳为主食,白鲩以绿藻、硅藻、水生昆虫幼虫等为主食。正因为两者处于相同的食物链等级,都有“大锄”的嘴和宽扁的肠道以利于采食和消化大量的植物性食物,于是形成形态上很相似的口裂和肠道。
青鱼和白鲩的趋同进化现象是自然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的最直接体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