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五行属什么?

慕容傲天慕容傲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 甲骨文的“争”字,像一个人举起手臂要抓住另一个人,以争夺一件东西的样子。 “争”的本义是争夺、力争。如《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的“勇者不惧”,其中的“勇”通“奋”,意思是英勇、勇敢,引申为奋力争取;《韩非子·喻老》“智伯与赵、魏战,败赵氏”中的“战”就是“斗争”之意。

2. 金文“争”的基本构形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字形更加规范了。小篆继承了金文字形,楷体沿袭了小篆字形。 这个字形在后世演变成了各种异体。 例如:战国竹简(上)(文物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76页)中的“爭”,《说文解字注》中的“諍”,都是后起之形,和这个原初的字相差甚远。

3. 汉字的演变有规律可循,也有随机性存在。从上述可以看出,汉字是一个会意字,而会意的核心就是表示含义的基本部分或关键部分,其他的部分起到衬托的作用来表现基本部分或关键部分的含义就可以了。所以,尽管后代的书写者为了表达方便,可以改变基本的结构样式,但是这个字的含义是不会改变的。

4. 现在的问题是,后代的文字学家和书法爱好者认为这些异体字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的人不识字或者没有严格的练字规矩所造成的,因此他们就要改革现行汉字的一些写法,以便使现在的中国人能够更好地认识汉字并且写得一手好字。这种观点其实是片面的。其实这些异体字的出现既有时代原因又有个人写字的原因。先秦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人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异体字了。而且即使是在同一时代,人们因为所处的地域不同也可能造成对相同字形的不同的理解,从而出现异体的现象。比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和晋国人用同一种语言交流的时候,由于方言的不同,导致双方对于同一个汉字的意思的理解大相径庭的事情比比皆是。当然这种情况主要是出现在口语中而不是书面语中。

5. 再来说一下个人写字的原因。汉代隶书兴起之后逐渐代替了篆书成了当时的流行字体。隶书比起篆书来更方便书写,于是很快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使用。隶书的发展到东汉时已经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但是隶书仍然保留了汉字的结构特点——象形和会意,虽然它的线条比篆书的线条要简单多了,但是由于它本身的结构特点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仍然可以通过分析隶书的结构来推演出篆书和隶书各自的含义。这就是许慎等人能够通过分析隶书字形而写出那部流传千古的经典著作的根本所在吧!所以说,所谓的后人不认识繁体字的论断是不符合实际的。

优质答主

“五行”中的“五”是五个,不是五个东西的意思。 《尔雅·释天》中说:“五曰行。”“五行”之行的意思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在天地间的运行状态,它们各自的状态有各自的不同,但它们的运动形式是一样的。所以古人把这种相生相克的规律用在了社会人伦上,认为人的德行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德者五行之气也”——这个气就是阴阳二气的和谐变化,也就是道德。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道德属于自然界的一种基本现象;而且可以再进一步地说——道德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思想意识,因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客观存在着,只不过我们人类不能没有主观判断罢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