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的五行属什么?

栗琪雅栗琪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组成和相互关系。古人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由五类基本物质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也叫“五行”。五行之间,彼此相生又相克,循环往复地运转着。 2.《国语·郑语》载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这是最早关于五行相生相克的论述。

3.《尚书·禹贡》记载了九州土壤的性质及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土宜):“冀州……厥土惟黄土。黎壤,既陶。……厥田惟中,厥赋唯上下;青、豫惟田,黄壤,亦唯上、中。河、济惟酒。……扬、淮惟旧土。海、岱惟盐野。……荆及衡惟荆州。荆州……淮、泗惟淮夷……扬州……岛夷卉服。越在丹水……江汉惟屏。荆州……江、汉、池潭。九江、五湖、彭蠡泽、阳林。荆州……湖江惟郢城(今湖北江陵纪南城)。梁、益惟蜀川。至于海首……黑壤。……岷、嶓既艺,沱、潜惟错。” 根据这些土宜,作者对不同的土地进行了划分。 4.《周礼·大司徒》云:“乃遍知天下州、县、邦邑地所生,物宜十秩。”即按土地的自然条件与植物适宜生长的规律进行分等定级。

5.西汉初年的《淮南子》提出过一种新的解释方法,叫作“五行相害说”。 《淮南子·天文训》曰:“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谓之五行。水火者,民之所无,不可废也。土者,万物之纲纪,美恶、有、无、亦象天地人,可废乎?金木者,生人之用,可废乎?由此言之,非五行则乏天地之情矣。故五行者,众人之所疑也,然而圣人弗疑者也。”这就是说,五行相生并不是按照顺序来的,而是火生于木,却死于水;水生于土,却灭于木。这种观点把“相生”看成是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

6.东汉时期王充进一步发展了《淮南子》的思想。他在《论衡》中说:“五行之气,互有盛衰。木气盛则火气衰,木气衰则金气盛,余此类推。故《淮南子》言五行相害,其义此焉。”他认为五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他还引用《洪范传》中的话来说明他的见解:“木极则金,火极则水,水极则木,金极则土,土极则火,是为终始。”这个说法比上面引用的《淮南子》的话要具体一些。

7.汉代以后,董仲舒提出了一个五德终始的历史发展模式,用以说明王朝更迭的原因。 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五行相生,但是其中有一个前提假设,那就是每一行都经历完整的五个阶段——木→火→土→金→水。如果某个朝代不能完成五行的完整循环,那么就证明它不是正统王朝。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年代无法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因为秦朝还没有走完木→火这一步骤就灭亡了。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称秦始皇为“焚书坑儒”。 这其实就是一种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8.后来,刘歆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他把宇宙的结构分为主和客两部分,主指阴阳二气,客指五行。他说:“阳为之主,阴为之客。”“阳气主时,阴气客附,四时迭起,流行于天地之间。”(见《汉书·五行志》) 9.隋代李杰曾解释说:“凡天地之间,阴与阳各半。阳气动而化生,阴气静而凝合。”(见《隋书·天文志》) “五行”一词的出现要比上面的解说晚得多。到了唐代,人们才普遍使用这个词去称呼这五类物质。 五行的概念,在古代哲学家中,众说纷纭。如张介宾说:“五行者,造化之本原,万物之根本也……”(《类经图翼·运气序》)清人戴震也说:“五行者形质之所依也。在天则为五行之气,在地则成五材之物。”(《孟子字义疏证》)清代学者焦循甚至说:“夫五行者,形体也;阴阳者,性也。所谓性者也者,言天地之大德莫尚于生,生而性情具焉。是故形色虽异,至于性一尔。然则五行者,阴阳之形体耳。”(《六书故校勘记·五行》) 从上面这些言论可以看出,五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最初是一个哲学范畴,用来探讨事物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但后来慢慢成为了一种自然科学上的术语,用来描述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而且,由于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不同,因此出现了很多种解释方式。

优质答主

我认为五行是古人对五种自然现象的描述(水、火、木、金、土);然后五行在哲学上也是指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元素或者基本物质。 那么对于人是不是也有这个意义呢?个人觉得还是有的,因为人体是有水的,有火的,有金的等等。比如肾主水,肝属木,心脏属火.....所以也可以说人身上的五行也是有意义的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五行对人来说还是有意义的。 但是为什么用五行来算命就不见得很有道理了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算八字不是看某一个人出生的某一天,而是要看你一生的时间。也就是说从你的生辰八个字来看一生的吉凶。而五行中的水、火、木、金、土也不是单一的人体五行的代表,它们各自还有其它的属性,这些属性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运用我们还是需要了解一下,否则盲目地相信那些没根据的东西对我们也没有好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