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五行属什么?

宁健健宁健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周易》有六经,分别为:《易经》、《易传》(包括《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传》上下篇、《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尚书》、《礼记》、《诗经》、《乐经》。 汉儒以《易纬·乾凿度》为据,将六经中的“爻”、“易”等归之为“五行之气”,于是,六经的名称也就有了五行的含义了:《易》属火;《诗》属木;《书》属金;《礼》属土;《春秋》属水。 因此,作为《论语》的“附庸”,《孝经》自然也就被归属到了“土”这一行列中去了。 但是,既然五行是汉代才确定下来的概念,那么,在汉代之前的三百年里,人们对它们又是如何定义的呢?这就要先说到西汉的刘向。 刘向(约前79年—前6年),本名刘更生,字子政。祖籍淮南郡彭城县(今江苏徐州市)人。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汉武帝时,刘地向父兄一样,在朝廷担任谏议大夫,后因上书批评时政而被贬为宣曲令。元帝时任中郎、光禄大夫,曾奉命领校秘书,主持整理出版官藏典籍。他善于劝谏,多次以直言谏议而获罪,但又被汉宣帝称为忠直之臣。成帝即位后,任光禄大夫,掌管谏议,参与编撰《史记》、《战国策》、《楚辞》,校理群书,并撰写《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著作。他曾校理政事,举正错误,使朝廷的法令更加周密和完善 其著作有《诸子汇辑》二十卷;文集《九叹》、《新序》、《说苑》等十三篇;《七录》。

《孝经》一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子所著,因曾参以孝行见称于世而得名,它论述了孝道的意义和对孝道的践行原则方法等问题,其中也谈到了士阶层的孝道义务。由于它篇幅短小,便于携带传播,所以在当时及后世都有较大的影响:如三国时期魏国大思想家王弼就认为《孝经》可以“总摄《六艺》之文,结言行之要道”,故而主张用《孝经》来替换《乐经》,以此来代替乐教的地位——虽然他的建议未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 但是,自两晋以后,《孝经》就陷入了众说纷纭的尴尬境地之中,各朝文人学者对它的作者和宗旨的认识都不尽相同甚至相反:南朝梁代萧统编选《文选》时,便曾将孔安国与张禹二人的注疏合为一编;唐代陆德明作《经典释文》,虽仍以孟仲子之说为主,但也兼取了董仲舒和郑玄等人的观点;南宋朱熹更是将《孝经》斥之为伪书而不予收录于他所编选的《四书章句集注》之中。 从以上诸公的态度来看,他们似乎都默认了一种事实的存在:那就是,《孝经》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由许多人经过长期的创作修订而成。这种看法,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之时才得以改观:康有为认为,《孝经》确是由孔子门人所编纂,其主旨乃在于阐述孔子所倡导的大一统思想和尊君重民的政治理念;梁启超则更认为它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形成的儒家学派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但不管怎么说吧,自从《孝经》问世之后的两千多年间,它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正统学说”——不过,这种说法,恐怕只能是在今天才能站得住脚了吧!

优质答主

题主应该打错了,是“字”吧…… 《礼记·檀弓下》有言曰:“大夫之子,将必字者。 ”这里所谓 “字”的意思就是给名字加一个字。所以,这种时候,字通常为两个字。 这个“子”指的是大夫的儿子,并不是指儿子本身的名字。

从战国到汉代,贵族男子名一般有两个字或者三个字组成;而女子则常有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如:屈原的《离骚》中就有“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字)”。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中有“夫何美女之姱修兮,羡汉宫之娇丽乎!”“妾薄命,固以凄哀雨泣。”

汉朝以后,这种情况渐渐变为一个字的姓名了。但这种情况不是普遍现象——一些贵族家庭仍然沿用古代的方式取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