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五行属什么?
“乾元”和“坤元”,是《周易》用语,即大(天)道、小(地)道的代名词。 “天地之大义日生曰仁,曰命曰信;日杀曰义,曰言曰诚”“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此二句出自《周易·系辞下传》之第六章——大意为:天地的根本意义或法则在于万物生长叫仁,万物的生命谓之信;万物死亡叫做义,言语要守信用谓之诚……乾以变通而简易知晓,坤以无欲无识而简约可行…… 可见,在天之道中,没有仁与不仁之分,只有生与死之别,因此天道具有“杀义”的一面。
在人之社会,仁义礼智信等等道德规范,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由上天赐予的,而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孔子说:“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国君若崇尚礼仪,百姓就容易被驱使了……(孔子的意思当然并不是让老百姓听凭君主的摆布,恰恰相反,他主张的是“为政以德”)
由此可知,《周易》中的所谓“天道”,实际上是指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并不包含所谓的“仁与不仁”的意思在内。至于《彖传》作者把“乾元”解释为:“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则是把《周易》的自然观与社会观混为一谈了,从而使得后世许多儒者把仁义道德强加于大自然之上(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等)…… “坤元”亦然,坤之本意是地,地之德为柔顺承载,而不是什么刚健。正如王弼所言:“‘坤元’至厚,故含弘光大;‘牝马’行地而不留;‘文母’之身,弘道天下’” (注1)——这完全是把《文言》的作者的话给弄反了。《周易》所说的“地道”与“人道”并没有任何区别,同样是以生育为纲,只不过所取的对象不同而已… 人之道既然以生生不息为纲,那么就应该遵循天地之间阴阳互转的大方向,而不能背道而驰。如果只图表面上的“仁义”而背离生育的根本,那就无异于自毁长城了。孟子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谷不熟,犹若不受命焉”;孟子又说:“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为什么呢?因为“五霸尊王而行王道”(注2),这是何等地智慧!由此可见儒家先贤在《周易》自然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人道思想是多么的深邃,多么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