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层五行是什么?

公孙梓文公孙梓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最初含义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认为这五种物质的运行和变化生成了宇宙万物。 《尚书·甘誓》记载夏禹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扈氏轻视、侮辱了金、木、水、火、土等五种物质以及君臣父子等三种规矩制度,因此发兵讨伐他。可见此时“五行”已经用来指代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了。 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的运动是相互制约与影响的关系,并且形成了相生相克的规律。这些运动变化对天地万物的繁衍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因此古人又把五行比作天地的构造,把五行的这种运动关系称为“天道”;而五行之间的相克又被称为“地道”。 在古人的思想中,“道”是一个非常重要概念,它代表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法则,同时又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所以五行又被称为“五常之道”或“五事”。 “五行”在地理上的划分是根据它们之间相互滋生的顺序来划分的。 水行(即江河湖海)属于北方,火行为南方;木行属东方,金行为西方;土行为中央。 “五行”在古代又被称作是阴阳的化合体。因为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类物质分别含有阴阳两种属性。例如:木为阴属阳,火为阳兼阴,等等。 古代还有“五行生克”之说,意思是五行之中任何一行的势力不能过度生长,如果一种五行太过旺盛的话,另一种五行就会受到压制而无法发展。当五行之气均衡的时候,才是最适合自然界生长的状态,此时的自然景象是最为和平美丽的。 如果五行中的某一行发生偏枯,那么这种失衡的情况也将会直接反应到人间界。根据五行失衡的状态不同,古人将地震分为五种情况:

1.金旺木衰: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秋天。此时金气过旺,则木气衰弱。在五行之中,木为震,代表的是东方和春天。因此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东边的房子或者地面出现裂缝等现象,而且春季也会变得异常干燥寒冷。这就是金旺克木的表现之一。

2.火旺金水:这时一般是夏天发生的较多一些。夏季炎热,水汽蒸发量增加,这就导致了天空中的云量增多。再加上夏季日照时间长,所以就容易形成暴雨天气。这就是火旺克金的典型特征。

3.水旺土虚:一般在春冬两季比较多见。春夏季节雨水较多,土壤中的水分充足,这就使春天的泥土呈现出松散的状态,到了冬天,温度降低,使得地面的水分变成固态的冰块覆盖在地面上,导致土地变得更加疏松,从而形成了水土流失的现象。这是水旺克土的典型表现。

4.木旺土衰则是发生在每年的秋冬季节。此时草木枯萎,土质也变得坚硬起来,再加上秋风扫落叶,会使地面上的树叶和杂草变干,从而使地表变得干燥起来。所以说这种情况多出现在秋天比较干旱少雨的季节里。

5.最罕见的当属土旺木绝现象,这也是地震中最可怕的一种类型!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地震通常发生在每年春夏之交时节,此时气候多变,冷热交替非常迅速,再加上雨水过多,极易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根据五行理论还可以推算出一些特殊的事件的发生时间,比如:

1.一年之内会有两次地震。第一次是在春节过后农历二月间;第二次则在年底腊月期间。这是因为这两个月份都是五行之中较为平衡的时期。

2.每次地震发生时都会伴随着一次台风或者龙卷风的出现。这是因为地震会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台风或是龙卷风的生成。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大地震之前都会有大风暴的原因所在吧~哈哈....

申万春申万春优质答主

我是学中医的,对于阴阳、五行的认识,我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古籍(不是网络上的) 其中对三阳开泰的解释是这样的“冬至阳生,夏至阴长”也就是说冬至到夏至是阳气上升的过程,夏至到冬至是阴气下降。而春分到秋分,秋分到冬至都是阳极盛于内,所以春分是少阳开泰也就是甲木升腾;白露是从秋分开始至寒露这个节气为阳极盛于外,也是金气最燥的时候所以白露就是庚金开泰。霜降从秋分至立冬,小寒大寒又是水气凝冻之时所以小寒大寒是癸水开泰…… 至于土在四季中的状态,内经没有解释,我也找不出古书有记载。但是土居中央,四时都调,这是常识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