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做什么工作?
五行,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哲学概念。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每一元素有着不同的属性。 五行学说广泛地应用于中医理论中,也影响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那么什么是五行呢?它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呢? 五行是指五种物质的运动形式。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末期齐国著名学者管子的《管子·五行》篇中。但管子所说的五行并不是指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而是将五行比喻作“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准则。这五种物质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被后来的医家发展用来表示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及相互关系。
1. 金:金代表的是人体的肺脏,具有清肃、降浊的作用。肺主皮毛,所以金还有收涩、敛汗的功能。
2. 木:木代表的人体是肝脏,有疏泄、生发的作用。肝主筋,其华在爪,所以木还有滋润、柔和、伸展的功能。
3. 水:水是阴液,具有濡养、浸润的作用。肾主骨生髓,髓为阴液之本,所以水的性质还包含有滋润筋骨、补益脑髓的功能。
4. 火:火的性质热,具有温煦、阳气的功能,而心脏就有君主之官的称号。心阳的推动、温煦作用,对于全身各个部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土:土代表着脾与胃肠,有输送营养、化生气血的功能。脾主肌肉四肢,如果运化失调,就会身体乏力、四肢困倦。 除了以上五行的特性以外,五行中还包含着相乘、相侮以及相生等关系。这些关系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对于人们的健康也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在临床上常见的心火炽盛的病人,多由于五志(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肺,肺金郁而化火导致的。此时需要清心泻火,可选用黄连、栀子、淡竹叶等药物,清心火而滋五脏之阴;或者是劳劳不寐的患者,多由于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亢于上,也可以使用滋阴降火的方法进行治疗,可选用地黄、龟甲、白芍等滋补肝肾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