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五行是什么?
五行的提出与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存在有关,与西方的“四元素”学说相类似。在西方哲学中,一般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有三类:即液体(流体)、固体和气体。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了四种元素的观念:冷是水的性质,热是火的性质,干燥是土的性质,稀薄是气的性质。后来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进一步阐述了这四种元素,并认为它们相互之间是不溶解的(互不相容)。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原子论的正确性,而“四元素说”无法解释各种物质的多样性,于是“五色说”(或“五元素说”)应运而生。14世纪意大利哲学家波隆尼克首先提出并系统论述了“五彩说”;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也接受了这种观点,并在自己的著作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所谓“五色说”就是:世界由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所构成。这些属性分别是:透明与不透明(或称为亮与暗)、干与湿、暖与冷、动与静。 根据这一理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这五种基本元素及其存在的状态。 例如,人体可以看成是这五种元素及其存在状态的复合物: 健康之人五脏充实(实即充满之意),形态完整,这叫做“固若盘石”。其中,肝属木,心脏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当人体内这五个器官的功能失调时,疾病就产生了。例如,肝火旺盛的人易激动、脾气暴躁;心火旺盛者精神紧张、失眠多梦;脾胃虚弱的人消化不良,四肢乏力;肺气不足的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肾虚的人腰酸腿软、耳鸣头晕。 再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湖泊亦可用“五色说”来加以诠释。 山脉由于地形的起伏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它是由基岩在长期的地质运动中,受温度、湿度的影响,逐渐风化形成的。
地球表面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绕,由于太阳辐射和空气运动的变化无常,使地球表面的水分受到强烈的影响。水有两种状态:固态和液态。 在大气层的上空,存在着以水汽为主的水汽层。根据水的这两种状态以及大气对它的干扰,地球表面的水可以分为四类: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大气水。其中,只有海洋和水汽这两个相态的水才是流动的水。其他两类都是固定在水体之中,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在“四季分明”的地区,由于温度的变化,冰霜雨雪可以不断循环往复。它们的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都由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只不过在形成的过程中,元素间的比例有所差别而已。 从原子到星球,从一个生命到一个国家,万物的构成似乎都遵循着同样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