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补五行么?
姓,是一个姓氏族的一个标志符号;姓,是祖宗血泪铸成的文化经典! 一个人只有一个姓。它来自于远古母系社会,是作为生育繁衍的后代标识而存在的。同一个姓的人,都是同一血脉的远古人后裔。
上古时期“姓”和“氏”区分,现代汉语中“姓”一般指女子姓氏或男子复姓(也有无姓氏的)。《通志·氏族略》云 “秦灭六国,姓不得自显,李氏为秦所诛,李姓不敢称李氏。”所以姓氏在汉代以后基本上都指的是姓。 “氏”来源于父系社会,是作为一个氏族部落或者王侯国的一个标记。同一字姓部落的氏,表示的是同一家族或一个宗室支系的荣耀,比如“司马氏”“诸葛氏”等。它是同姓内不同家族的区分。同样,古代天子国君,国号也可以看作“氏”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当然这些都是理想化的历史描述,事实上要复杂的多。先秦时代各个诸侯国的封地之内,都有很多家族氏。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得国号为氏,卿大夫有采邑者为氏,士阶层的姓名中也常有氏的出现。秦一统天下,建立郡县制后,旧有的氏失去了作用,新制的姓,又很难得到普及,于是秦姓李,汉姓刘,唐姓李,宋姓赵,元明以后姓氏开始混淆不清了。
说到封建社会,就不能不谈到它的另一个重要制度--科举考。科举考试的程序和方法对姓氏的影响十分巨大。从隋朝开始,科举取士,以进士科为主。唐代的进士科除了诗赋以外,还要面试,问一些关于经史的问题。这样考出来的进士,大多满腹经纶,能言善道。但是他们的姓氏却往往湮没不彰。因为考出来的举子都姓某,名字也不常提及,单有一个“某”字,如何知道他姓什么呢?宋代之后,虽然恢复了唐人姓氏,但是由于文官体系的存在,文人学士们又有了可以炫耀祖先的资本,于是姓氏这一文化符号,又开始闪亮登场了。
至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其实只是古人对于万物循环认识的一种比喻而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某种属性在自然界是相对充足的,因此它容易获得认同感和幸福感,于是这种姓氏文化也得以延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