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五行是什么?
古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用阴阳五行来概括。 《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里的“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寒暑”指的是寒冷和炎热,“阴阳”是指自然界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律,“刚柔”是指大自然刚健与柔和两种相反相成的属性。
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 古人根据对自然的观察总结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即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于四季;晨昏昼夜,即一日中有晨昏昼夜的区分;阴晴雨雪,即气候变化有阴晴天雨的特点;东南西北,即方位上有东南西北之分。 古人把这些归纳为“阴阳五行”学说,并用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认为人们应该按“阴阳五行”的要求去调节自己的起居、饮食、用药等。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节阴阳,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視矣”!
“五”在古代指代数目,“行”有运行的意思,“阴阳五行”即阴阳两个方面运行的五种状态或变化。这五种状态的演化是有顺序的:
1.木(春):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生机盎然;
2.火(夏):生长旺盛,阳气十足;
3.土(长夏)—(季夏):阳极气盛,阴血相对不足;
4.金(秋):阴气渐盛,阳刚渐弱;
5.水(冬):阴盛阳微,万物休眠。 “五行”不仅代表五种物质属性,而且也代表五种状态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循环往复的,正如《淮南子•天文训》所说:“五行相生”、“五行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