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五行属什么?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哲学学科,它研究世界的本原(即世界的起源)问题。这个问题在《周易》中叫作“乾”“坤”问题;在道家典籍中叫作“无极”“太极”问题;在《黄帝内经》中称作“太一”“太虚”问题.... 这个问题在东汉时期得到了著名的易学大家王充的解答。王充在《论衡·讲瑞篇》中说: “天地之象,必生于水。天在上为阳,其在下为阴。阴阳之形,水流之状。故曰:‘大易不过河图’者,言天地之变,犹河之水,圆转流荡,无处可寻其端绪也。” 在王充看来,世界万物来源于水又复归于水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水上”的意思。
那么,这个“水”到底是什么呢? 王充虽然没有明说这“水”就是五行中的某一行,但他在《养性书》中也提到: “人之所以生,精神先集,五脏而后定,魂魄精微,自知自见者也。……人在水中而能游,浮其中而不知,出入升降、上下四面流荡,而人莫知其形。” 这里所说的“五脏”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中心——脾、肺、心、肝、肾。因为水是流动的,所以它们就像在水里面游泳一样,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人的精神、灵魂和肉体也就不会固定不变,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生命过程。
从上述引文中可以看出,王充认为人是具有灵魂的,且这个灵魂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之中并且不断运动着的。这种灵魂与肉体的观念接近于西方近代以来的唯灵论,而与中国的传统唯物主义相去甚远。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王充所强调的水的作用——“如流水,不知其端绪之所至”以及“如水之流动,周而复始”。
其实,所谓的“五行”就是在描述这样一种状态:金(西方)生水,水(北方)生成木,木(东方)生火,火(南方)生土,土生金……在循环往复中实现永恒的变化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