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字五行多少笔画?
《说文》曰;“志,意也”。 《礼记·祭义》云;“身有其疾(病),致其忧,其仪不庄,而哀气未行,此相与绝而亡也。心有所忆(记忆),行有始终,周还往返,惟志所虑。” 古人造字“志”即表达“意”的意思。 从文字学角度看,“志”是形声字,左边为“士”旁,本意为“侍”,也就是“士”服侍君王、臣服之意。右部则是一个“志”字。“志”的本意就是“记住”,如诗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投”即表示“给予”之意,“桃”与“李”皆是上古食物名。将东西给别人叫“予”,表示“给我”则用“志”,如《晋书·宣帝纪论》载;“今宜置汝于度外,幸垂至志。” 作为书面语言,“志”和“记”一样,都有记载之意。但是二者区别很明显,“志”侧重于记录“个人的见闻”,多含感情色彩。
如《后汉书·王允传》中言及东汉末年党禁时云;“故太尉李固等被罪暴死,海内悲恨。《弘明集》收录南朝梁文学家范缜著《神灭论》;其中提到,“君不见罗浮山下草堂中么?有人往庵里,只就空处便睡。日高方起,几案俱设,笔砚宛然。遂题一篇无题诗,诗首有句云:‘志散无行踪’。”这里所谓的“无人”即是诗人自己,以“我”之“志”,记下了自己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