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五行中属什么?

官林芳官林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莫名其妙,就像是在问“世界首台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装备宣布研制成功意味着什么”一样(这个标题应该比较合适)。 所谓的“善五行的相”、“恶五行的相”根本就不是五行理论的内容,也不是中医内容!是一些封建迷信或者叫法家的东西。这些东西在汉唐的时候已经被打掉了,怎么又冒出来了呢?真是奇怪。 什么是“善五行”?什么是“恶五行”?按照某些人的说法,“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又分阴阳,阳盛阴衰为恶,阳衰阴盛为善。所以,恶的五行就是克和泄我的五行,也就是金和水;善的五行就是生和助我的五行,即木和火。这是完全错误的!用现代的话讲,这属于主客关系的混淆。 “善”与“恶”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罪”对应的一个法律概念,指代的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属性。比如说杀人,放火等等,这些行为本身就是恶的,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自卫杀人,那就不算恶;如果放火之后灭火,那也不算恶……。

这里必须要提到《尚书·泰誓》中的一段文字:“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明天德,惟宪刑止。”孔安国传解释这段文字说:“刑者,刻削发迹,所以止乱。”王弼注解说:“政教刑法,莫不由斯而兴,故云刑止也。”“由斯而兴”的“斯”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道德和礼仪——实际上我们古代社会主要讲的也就是这两种秩序——“礼”是教化,“刑”是惩罚。没有礼仪的教育就叫刑罚,用现在的话讲,属于违法和犯罪两种性质的行为。

我们的祖先非常睿智地划分了“仁”“义”“礼”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划分其实就是对“善”“恶”“罪”三种行为的定性。

“人之初,性本善”说的是人性之初都是善良的,无所谓善恶。这种善良本质上是指无知和无序而言的,也就是孔子所言“无知无识,无所不任”。这个时候不需要“五行”,更不涉及“相生相克”的问题。

等长大了,接受了一定的教育,有了常识,这时候就知道“礼义廉耻”了,知道“礼让”,知道“避讳”,知道自己已经处于“君子”“士绅”阶层了,于是乎就进入了第二个层次——“义”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人懂得“分寸”和“尺度”,做事有“边界感”,不会越界;同时,由于能够把握一定的“度”,所以这个阶段的行动带有一定程度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当然,会犯错误,可能会越界,但一般不会成为“恶”。

犯了错误怎么办?惩罚就是了!于是进入第三个阶段——“刑”的阶段。这里的“刑”不是“刑法”的刑,而是“处罚”的刑,是被动性词汇,表示受到惩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三个阶段?因为我们人类是有“自我意识”的,能自己意识到自己是“自由意志”的存在者。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可以选择“做坏人”还是“做好人”的,从而主动地选择做好人而不做坏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