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在五行中属什么?
云,五行为土。 古人将天地之间的物质分为“天、地、人”三才,以天地为中心形成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等概念;同时把空间划分为上、下,分别对应着东南西北,而中间则分为前后。这样,我们就能给五行的属性划出方位了: 木:东方,春天。 火:南方,夏天。 土:中央,长夏。 金:西方,秋天。 水:北方,冬天。
云属于中间带头的词汇(在《说文》中,“云中”的“云”字排在第一部),它既不是木也不是水,所以不是木行就是水行了。然而,无论是木还是水,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木代表植物,水是雨水。而云却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它不是树木也不是水资源,但却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云属土。 不过,这里的“土”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土壤、大地等,而是指“中和之气”,是阴阳二气交汇所形成的氤氲之物。这种气体是最接近水的存在,但它又是气的聚积状态之一,所以又接近于火。《周易·乾》中说:“云从龙”,《周易·离》中又说:“日月丽乎中天,柔丽乎中正。”这就是云的写照了! 那么,为什么云又是“从土”的呢?我们知道,气是被地球引力束缚着的东西,没有脱离地球的存在形式。而这种被地理实体所约束的气,其运动必然会受到阻碍,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堆积效应,正如天空中的云朵一样——越靠近地面的地方,云就越多就越厚。由此形成的景象就是,天在上为阳,地在下面为阴,而中间则为阴阳交会之处。所以,云是阴阳交汇的产物,它是土。
茹峰优质答主中国传统上把天上的星星分成二十八宿(xiù)。二十八宿又分为四大星区,围绕着中央太微垣,东方为苍龙,北方为玄武,西方为白虎和南方为朱雀。这四种动物又称为四象,是我国古代对天文现象的一种认识。在天文学上,二十八宿指的是我国古代先民按恒星分布区带划分的二十八个天区,是古人通过仔细观察星象而形成的完整星象系统。四象是我国古代对天文现象的一种认识。四象是中国古代的星宿(xiù)文化,天文学的体现。
朱雀为四象之一。古人把拱卫太子的卫士分左右,东有青龙(东宫七宿)为左卫,南有朱雀(南宫七宿)为前卫,西有白虎(西宫七宿)为右卫,北有玄武(北宫七宿)为后卫。这四个方位的星宿又叫“四兽”、“四神”。“朱雀”(火鸟,即凤凰)为“四神”之一,居南方。由于天上鸟星主凶,故古时常借以预示战争、兵难、流血等不祥之事的降临。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朱雀是玄门文化的守护神。朱雀,亦称“朱爵”,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四种神奇的神禽异兽之一,是玄门文化的守护神。在中国传统的五行思想中,东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四个方位又对应四种神奇的动物,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东方以绿色为正色,绿色的龙称之为青龙,青龙是东方之神;古代有以朱雀为军政组织名称,即《左传》中所指“四战之邑”,后来演变为官名,如《汉书·百官公卿表下》所记“太常有三辅都尉,武帝改名北军,掌北军八校尉: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丞各一人,皆比二千石”,又记“大司农有三辅农都尉,武帝改名南军,掌南军五校尉:垒、越骑、长水、胡骑、射声五校尉,丞各一人,皆比二千石”。“北军”、“南军”各管校尉八名、五名,合共管三十二校尉。南军主掌兵器,因兵器属火,火色为朱红,五校尉合为“五方朱鸟”之象,所以五校尉总称为“五威司徒朱鸟”,简称“朱鸟”,掌管这些官吏的长官称为“朱鸟将军”,“朱鸟”即为“朱雀”的本字。又如《后汉书·礼仪志中》所记“郊祀龟策候神,皆著于经传,可不修”!“灵台,古曰营室,主观灾祥也”,“五兵,古曰造作,主备不虞也”,“五岳,古曰五极,主山川也”,“武库,古曰大夏,主五兵也”,“五校、军候、南、北、都尉、左右中郎将、羽林、虎贲”,“凡郊祀及朝祭庙,皆奏钟鼓、歌吹、击金石之声,然后天神格于上,地祇临于坛,人鬼暨于碑,咸和嘉至,乃福流万国”。“五校”的本字也是“五方朱鸟”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