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五行属什么?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今虏马肥,匈奴骑多,击之不行,尽灭余兵,以攻楼兰”《汉书·李广利传》:“臣愿以身前王,后王击和氏。今虏马肥,击之不胜,还途失师远矣。”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高雀台北近雍门,东近大泽,其下则平原广泽,莽然皆灰。”《汉书·地理志上》注引应劭曰:“北有高台,离宫在其旁,故号雍门也。”颜师古曰:“台之高,因以名焉。”(按,今山东省泰安市) “雀台”一名由此而来。 在今天的山东泰安还有一座城名叫“徂徕山”,“徂”在古汉语中同“殂”、“殂落”,意为死亡;而“徕”则是来之意。合起来就是“来来往往”的意思。
所以,这里应该翻译为:从泰山往西,到汶水为止的地方有三座山:一个叫徂徕山,一个叫丰,一个叫蒙..... 所以,这三个字都是地名,而且都是山东的地名。
再看后面四个字:“阳遂蕃息”,这四个字的翻译也很清楚——阳=太阳,也就是阳光照耀的意思;遂=道路=通假字;蕃=草木茂盛;息=生长繁殖。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被阳光照射的道路两旁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人烟四起生机勃勃。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解释“烽燧”了。
“烽燧”一词在现在的语境里已经很少见到了,一般只在古代历史或文学题材中出现。其实这个词很好理解——“烽”即烽火,“燧”是火把或者火炬,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意思就再明白不过了——古代的边防士兵每隔一段距离就会筑一土墩,这种土墩被称为烽燧,里面储存大量可以点燃的柴草。一旦有敌人入侵,守边的士兵便会点燃柴草并以此举示警。当时没有通信手段,因此传递敌情信号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点燃烽燧的方式向后方发出警报信息,待后方收到信号后再做定夺。 这跟现代战争中使用灯塔向海面发送信号是一个道理。不过,现在有了更为高效准确的无线电通信技术,这种方式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博物馆中的标本供人们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