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五行属什么?
“倍”字,本义是“加倍、两倍”,《说文》:“倍,复也。从一,反志也。”即“二之一”;而《尔雅.释言》:“倍,背也。”“背”与“背向(面向)相反”之义相关,因此也就有了“背离、违背”之意。
在六书中属会意。所谓“会意”是指将两个字或者多个字的含义合并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概念。这里有两个意义,一是表示数字,二是表明方向或动作的方向性,结合在一起便是加倍和背向的意思——这就是“倍”的本义。 不过这里的方向不是固定的,例如“信”字中就是向右下行走之意。
关于这个方向的含义,其实与古时的度量衡有关:上古时期,人们用“一步”作为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又因为人的“步幅”有大小之分,所以便把“半步”作为一个计量单位,这便是“倍”字中“一”的走向。 “半步”究竟有多少呢?据《汉书·律历志上》记载,“八寸为尺,十尺为丈”;又根据《汉书·刑法志》中记载推算,大约合现在的0.51米。由此可知,一个成年人一“步行”的距离大约是2米左右,那么“半步”就是1米多一点儿,这样看来古人所设定的标准还是很有依据的。
另外“倍”还可以用来表示“增加、增长两倍之多”的含义,如《论语·先进篇》中有这样一句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谓颜渊曰:‘吾与回也孰愈?’对日:‘夫子哂(shěn)焉!虽不欲其然,然斯人之云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孟春三月时,穿着春装的人们三五成群地到沂水边沐浴戏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兴尽而返。孔子问颜回自己和他谁更好一些,颜回答说老师笑了笑,虽然他不想这样说,但这是必然如此的结果啊! 从这句原文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在春天都要换上比较轻便的单衣,而这一现象正好契合了“倍”表示“增加一倍”的含义——“孟春之时天气渐暖,脱下厚重的冬装换成单衣,这正符合‘倍增’的道理呀!” 而对于古人来说,他们经常使用“倍”来表达这样的意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固定用法。到了西汉时期,“倍”已经具备了现代汉语中的大部分含义,并且开始被大量用于日常交流之中。
总之“倍”字的含义非常广泛,它不仅代表了“增加一倍”的概念,而且还包含了“背离、违背诺言”等含义,这些内容都为我们研究中国古文字以及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