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五行属什么?

高欣余高欣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山,《说文》云“成而大”。许慎以成者已立之意解之,故言“大曰岳”、“小曰陵”也;清人段玉裁则以为当训为“终者尽”[2]608,与成者已立的意思相反——虽然这种解释未免有点令人一头雾水。 不过我们这里可以忽略这个说法,因为事实上“山”的本义应当是成者未竟之意:山之所以得名乃是因其连绵起伏之势,这跟“成者已立”的意思正相反。换言之,山的本义其实就是一个动词。只不过在后来的发展中这个词的语法功能被固定下来了,所以人们往往忽略了它最初的含义。

我们再来看看现代汉语中的“山”字,它的古字形像一座山峰,其中“一”代表山峰,两边向上的两条线条分别象征峰顶的草和树——很显然这是个象形词,其本义就是山峰。那么“山”和“岳”“陵”又有什么关系呢?据学者考证[3],“山”最初并非独用,而是和其他一些表示名词的词共列于一组,这组词共同的特点就在于他们的语序都是“动词+山”的形式——“登山”、“入山”等等皆是如此(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它们都可以理解为动宾短语)。

这些动词大多表示动作,如“登”的本义是升,引申为止步;“入”的本义则是进入,引申为到……里面去。但是“登高”之类的用法显然不能这么简单理解:这里的动词其实是活用的结果——它们的本意都不是这个动作本身,而是在描述一个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看做一个事件的话,那就可以理解成一个事物到达山顶或进到了山里的意思了。这样我们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山”除了有形容词的含义之外,还有动词的含义在里面。而且这个动词很特别,因为它只出现在动词加“山”的结构中!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个兼类词——既是名词又是动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山”在古代并不单指高山,而是泛指一切形状像山的物体——所以古人常将平地称为“原野”,而将平地以上的空间称作“宇宙”——这是因为古人把天看成是一种有边界的固体,把地看成是平的,平面上的一切都叫“原”,所以平原也叫作原野。后来随着对世界的认识加深以及“宇”、“宙”一词的出现,他们才慢慢地意识到天地是可以无限延展下去的,于是把高于平原之上的东西叫做“山”并一直沿用至今。

综上所诉: “土”和“阜”都表示地面凸起之象,但区别在于前者多用来形容丘陵和小山,后者多用来形容高山和大谷; 而“岳”和“陵”则表示高山大谷之形,二者皆可作地名。至于为什么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而非“五凌之首”,那就无从得知了....

优质答主

五行属性,五音的属性与五行相配,称为“五音归宫”: 宫音:甲、乙;商音:丙、丁;角音:庚、辛;徵音:壬、癸;羽音:戊己。 土中藏火:丙丁;金中包火:辛;水中有木:癸;水中无土:壬;土生金:甲;水生木:戊。 这些术语看起来很简单,但古人用其来推演万事万物(包括人体),所以很玄乎!有兴趣可以去读一读《皇极经世》和《易传》等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