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属什么?
“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字在古汉语里是动词,表示“克、生、克、生、克”的意思,不是形容词,也不是名词;用现代语来说就是“克制、繁殖、克制、繁衍、克制”的意思。 比如《易经》里的那句话:“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上1个太阳,地下6个星辰;地上2个月亮,天上7个星辰;天上3个星星,地下8个星辰;地上4个金星,天上9个星辰;地上5个土星,天上10个星辰。 天生的(天)一(生)水,地上的(地)六(成)之;地下的(地)二(生)火,天上的(天)七(成)之;天上的(天)三(生)木,地上的(地)八(成)之;地上的(地)四(生)金,天上的(天)九(成)之;天上的(天)五(生)土,地上的(地)十(成)之……
后来的人们发现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的现象,于是就把它当成一种理论来使用,并给它的字面意思赋予了形容词和名词的含义——把“金木水火土”当成五种基本物质、五种基本属性或者五种状态了;还进一步把它套用在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之中以说明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 但是,如果只用这五个字的表面含义的话,那就会形成很多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 因为这个说法最早是在讲阴阳的。而五行之说明显与古代关于阴阳的观点有冲突。 举个例子:比如说天干地支的说法(当然这是古人用来计时的,因为有了六十甲子所以才能算出每一年的年号)里面地支是以顺序数排列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时是指午夜十二点整前一个小时,也就是23点到1点这段时间内;那么丑时呢?为什么是从一点到三点而不是从二点到五点哪?因为在地支序数里二是双数,按单双数来算时辰的话只有单数是子时开始,双数为第二时辰即丑时开始的啊!但是丑时是两点到四点之间呀?这怎么解释呢?而且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应该从一到十一这样循环下去吗?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嘛! 所以我认为古代的五行学说只是后人根据阴阳学说演化而来的一个假说而已-纯属娱乐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