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在五行中属什么?
“典”字的古字形像将器物陈列于案上,本义指可以依照、依据的书籍或典籍,后引申为旧时根据契约、契约等所写成的文书或者可以抵押的东西 甲骨文中的「典」字写作上图,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上面是「册」(即「书」),表示与书有关;下面是「言」,表示与言论有关,「典」的意思是依据经书上的言论来制定礼法制度。 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本无太大区别,只是更符合篆书的书写规范而已 小篆的「典」写成下图,与金文没有太大的差别。 隶变之后,「典」写成下图:
从汉隶到楷书,「典」字的形体并无多大变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楷书的「典」字左边的「册」被简化成「艹」部,右边的「言」则演变成了「司」。 「典」的古文字都是「書之言」的结构,「書」就是「册」,所以「典」的本义就是古代的书籍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很多文献都被保存了下来,并且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应用,人们不再用「典当」的方式把典籍当成抵押品,而是把它用作依凭、依据的意思。《说文解字》:「典,五帝之书也。从册从言。」段玉裁注:「此与‘常’同字……古者书字皆作』'。」 由于「冊」和「常」古本相同,所以这里的「常」也就是「典」字的古字形了。
《说文解字·言部》:「談、譚,論也。从言、亶聲。」「谈」和「谭」是上古汉语中两个意义相同的词,它们的本义都是谈论、讨论。到了汉代,这两个字才逐渐发展出各自的常用义。许慎这里解释的是二者上古时代的含义。不过,无论是「談」还是「譚」,都从「亶」得声,可见「亶」也是这个字的声旁之一。那么,这个「亶」是什么含义呢? 这个「亶」实际上就是「典」的古字形,只是中间的那根横折线被省略掉了而已,许慎在这里把「譚」写作「谭」恐怕是为了方便大众辨认吧。 所以,「談」和「譚」实际上是「典」的两个异体字,它们都表示一种具有依据性的谈话。因此,「談」和「譚」也被用于表达依据的意义——前者如「天談」,后者如「信譚」。这种引申用法一直发展到今天,我们常用的「典范」一词正是由「談」字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