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字的五行属什么?
“諾”的繁体字是「諾」,由「耳+頁」构成。 “耳朵”属阴木、“人头盖骨”也属阴木;故此字的五行之木属性为阴木。 《说文解字》:“諾,应也。从口若声。”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来看,本义应该是答应或应答的意思,引申为承诺等意思。 《廣韻·覺韵》:“諾,應辭。” 《廣韻·賀韻》:“諾,應也。”“聲無陰陽,無宮商。” ——出自【金文】 小篆 秦篆 宋篆 金文是一种古代文字,因刻写在铜器上而得名,也叫钟鼎文和吉金文字,其特点是造型奇特,结构奇诡,字形大小肥瘦变化万千而又各具情趣。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而推行的一种标准书写字体。宋篆是指宋代流行的篆书,特点是笔划细劲圆转,风格秀丽清逸。
甲骨文中,从“言”的多,从“耳”者少;金文和小篆中从“耳”者多,而从“言”者则又少了起来。但自魏晋至宋元时期,又有不少学者重倡用“諾”作“诺”的字形来表示诺言之义了。如《説文解字注‧耳部》就指出:“後漢書王充傳曰:‘欲有所説,先問諸諾。’李善注引漢書音義曰:‘諾,應詞也。今俗作難,非。’按諾古通用語助詞之焉。後漢以來人每易諾爲難,乃復有此說矣。” 唐玄奘译《大般若波羅蜜多经》卷二百二十七谓:“我於汝前,發阿闍梨心,受持學此法門;若有所聞如是法要,願不妄失,盡當諦聽,隨所聞法,皆應受持。若不能受,則當守護,令不失去;若能受者,即應信受。” 由此可知在唐代之前,人们通常是用“諾”而不是用“諾”来表达诺言的意思的了。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一般情况之下都是把较原始的字形作为正体使用;反之,如果某一种字义被长期广泛地利用之后,那么它就会慢慢地取代该字的原有字形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并加以使用了。因此,我们今天的字典里基本上都是以“諾”作为“諾”的正体字进行收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