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五行算什么?
五行,是古代汉族人民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用以理解世界结构的一种传统思维形态。 所谓“行”,有道路之意;《书·夏诰》曰:“天乃大命文王陟彼景山,惟尔元孙昊天上帝。 ”《诗·小雅·六月》中言及武王伐纣时亦有云:“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既克淮夷,孔迩于周……”可知古人以为天地万物之变化皆循一定轨道而运行,此即所谓“行”。 而所谓“五”,则是对事物进行分类后的结果,例如:五行,即指宇宙的结构或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类型;五色即为青、黄、赤、白、黑五种色系,五脏则为心、肝、脾、肺、肾等人体器官等等。
而在封建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与人们认知水平的不足,导致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以“神灵意志”的方式来解释它们——这些被用来解释自然和解释超自然力的概念便被称为“术数”(这里仅讨论“术”的概念)。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五行学说认为万事万物都具有这五种属性,并可以用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解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成为古代思想家们解释社会变动和历史演进的重要理论工具之一。
到了魏晋时期,士族门阀的崛起以及玄学的兴起对传统的儒家伦理秩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一些学者开始重新思考社会与人生的问题从而逐渐形成了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五失本、三不易”——也就是后来所谓的“格义”方式。在格义的过程中,他们引入了佛教中的因缘果报、五蕴诸蕴等来解释儒家的“五常”、“三纲”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将阴阳五行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纳入到佛义之中加以解释,从而形成了一种融道家、墨家和易家为一体的中国式的佛学思潮——玄学。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于自身与外界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五行学说也因此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会,并最终演变为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气论”形式:
1. “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实体(相当于古希腊的原子说/古印度的原子论[1]);
2. 这五种不同的气质赋予了世间一切物质以不同的特性(相当于古希腊的四元素说/古印度的四大种说[2]);
3. 五行的相生相克揭示了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相当于古希腊的“因果律”) [3];
4. 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乃至整个自然大环境的状态。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的“气一元论”学说。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其实从本质上来讲,“五行”不过是一种研究世界万物的思维模式而已,它并不直接等同于某种具体的物质或者能量形式,也不具有任何宗教色彩。
至于什么占卜算命之类的东西,不过是利用了一些简单的概率统计原理再加上一些心理学上的小技巧,然后根据使用者个人的经验来推断出大致的结果罢了。所以说啊~老祖宗们的智慧还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呢!
参考^Pāṇini, Sanskrit grammar (ca. 500 BCE) ^Aryabhata, The Aryabhatiya , chapter on the four elements, in: N. K. Joshi and G. Bhavani Shankar, eds, Aryabhata and his Legacy: A Commemoration Volume for Professor DV Sadhane on His Seventieth Birthda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Cf. Ptolemy's Tetrabiblos , Book One: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