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灸是什么意思?
“五行灸”源于《千金要方》所载的《四时调摄序》,是孙思邈在唐贞观十二年(638)所著的一本书中提出的五时取穴法。 “五脏应四时八风,十二经转相生相合相得而不可绝……春取络脉分肉间,夏取盛经下腧,秋取气口诸络,冬取井穴皮肤间” 即根据季节不同,取穴也不同;春夏秋冬,四时各有所主,人体之经脉也应随四时之气而变易其部位和主治疾病。
以一年有四季而言,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故春宜疏泄,夏宜宣发,秋收冬藏;又以一天之内也有阴阳四时变化规律而言,一日之中有晨、午、夕、夜之分,亦与春夏秋冬相似,因此,当依此选择穴位。古人将这种随着节气的变化而调节针灸治疗的方法称为五行针法或五时取穴法。 具体方法如下: “春取络脉分肉之间”——春季阳气生发,多取手太阴肺经及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原穴等,可宣发表气; “夏取盛经荥穴”——夏季阳气旺盛,多取阳明经荥穴,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可以泻热除火; “秋取经俞之荣”——秋天肃杀,阴气始生,多取心经俞穴,因心是五脏六腑之大君,且心火可制肺气过旺; “冬取井骨之俞”——冬季阳气伏藏,多取太阳膀胱经的原穴及膀胱经的输穴,因为膀胱五行属水,与肾相表里,肾经为阴,而膀胱经属于太阳,为六经之首,太阳主一身之表,外合于皮毛,故能助肾封精固元;所以《针灸大成·五运主时》说:“冬至一阳生,则肾受邪矣。故春取肝、肾二经之俞穴及本输之所。”“夏至一阴生,则肺受邪矣。故夏取心包、肺、三焦三经之俞穴及本输之所。”“长夏受湿,脾胃受邪,故取阳明、少阳二经之俞穴及本输之所也。” 在五行灸盒内放入艾草,点燃后艾灸相应的位置即可,时间长短不限。一般一个疗程20天需要连续使用5次为一个疗程,也就是每次隔日一次,或者每天一次。如果症状严重者可适当增加频次! 五脏六腑皆在于背,背部是以脏腑命名的循行路线分布着许多穴位,这些穴位都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刺激后背穴位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作用,比如改善睡眠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等; 所以“五行灸”具有防病保健、强身健体以及祛除寒湿等功效哦!欢迎大家关注收藏点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