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属于五行什么?
1、“龙”字,繁体字是“龍” 古文字的龙这个汉字写作“龙城”,在甲骨文中就可见到,从"鱼""牙"(大) "角","尾",表示能潜水捕鱼的大蛇;金文作「」,象形一条大蛇头有角,尾分叉的形象;小篆的龙,从「言」「予」。隶变后楷书写作"龙"。 由上述过程可知: “龙”的原型是“大蛇”。因此“辰”原意是大蛇出没的地方(龙生之地)或者捕猎大蛇的地方——所以辰又引申出“星辰”“时辰”“辰戌丑未四墓库”等含义。 而“震卦(☳)”与“大蛇(☲)”的形状很相似且都具有“动”的特性——“震动则有声”而蛇摆动尾巴则有火光,故将震卦之象附会为大蛇,从而形成了震为龙的卦理,即把“辰”对应于“震”卦。 在《说文》里讲得很清楚: 凡龙之属皆从龙; 雷也, 万物之所始, 龙见而天下动物; 从肉, 月亦声. 如诗曰:"月离于毕, 俾滂沱矣", 言雨从中也。 根据上面这两段话可以知道 “龙”=“震”+肉 “雷雨交加”就是“震”的特征。
2、根据《史记·天官书》记载: “斗魁戴匡六星,曰天柱; 其二星曰司中,司命; 三星曰天垣: 谓扶摇, 启明, 长庚’ ; 余二十八星居天柱之后。 ” 天柱后面那28颗星组成了《震卦》 因此古人便将这28星宿划分为八个星区,称为“八方”或“八极”。这就是“八卦”中的“震卦”(☶)和“巽卦"(☴)——也就是所谓的东方青龙七宿和西方白虎七宿的前两个星宿组成。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由于中国古代使用阴历计时,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以及七十二候,一候三天,所以一个季度正好是十二个节气左右,而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星象变化,所以古人将“三候为一气”的三候分别用“震”和“艮”来命名以区别它们,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二十四节气”。 再结合第一条结论便可推知,辰便是惊蛰之时,春雷震动,万物复苏之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易学理论非常严谨严密并且具有丰富的逻辑性,而且它不但能够用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而且还能够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改造环境进而改善自我,这种思维方式与当今主流科学所倡导的思想不谋而合:都重视研究事物之间的关联及相互转化原理并以此来指导人们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