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五行属于什么?
《山海经》里,河、济、淮、江、海等五水有相应的山神,比如: 河:帝鸿氏——河伯冯夷 济:乘黄氏 淮:帝喾之子阏伯 江:帝颛顼之子高阳 河:帝喾之子契和父神祝融 济:帝舜之妻尧元母;后稷之母姜嫄 淮:水神共工 江:共工之子勾龙 高阳:共工之臣相马氏 这些人都属于姓,属于氏族公社的名称。
《国语·晋语四》记载了西周初年分封诸侯时,把姬姓分成同姓和国别姓两种,国别姓即以国为氏(当然这个国指的就是封邑)。 齐太公吕尚:营丘是吕侯的采邑,故以邑为氏。 秦赢姓赵:秦非子祖先赵城之君,故以邑为氏。
春秋时晋国大夫荀息:下军之佐,食邑于荀,故以邑为氏。 郑国宰相公孙滑:大夫食邑于滑,故以邑为氏。 鲁国卿士季孙行父:宿邑之宰,俗称“季孙”,故以邑为氏。 以上这些人都是西周以后的姓氏演化。 而洛神的始祖宓羲,属黄帝后裔,其姓为伏,氏为姒。这种在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出现了姓、氏分离的现象在《史记·五帝本纪》里有明确的记载:
“轩辕之正世曰,黄帝之二十五子十四人得姓,十四人得氏。” 为什么要单独提出十四人得氏这一点呢?因为这其中就有禹,夏后氏首领,也是洛神的祖先。他继承了黄帝的氏,而弃掉了黄帝的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氏来作为家族的称呼。
所以说洛水的女神就是属于以地为氏的一类,她的祖上本来姓伏,是在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因为功业而被封到洛水一带,从此以地称为氏,从伏氏变成了洛氏。这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 “大禹治水,封于洛,号为禹邑,其后裔以姓命河,称禹河氏。”“禹治水有功,舜授之姒姓以彰其功,其后世居阳城,是为夏后,以国为名,姓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