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五行属什么?
味精(谷氨酸钠)的化学性质跟氨基酸类似,属于甘甜的弱碱性物质。 说它“性平”可能更合适一些。 也有资料认为,味精的偏碱性比食盐还要略高一点(pH值约为8.35~8.40),可能因为新鲜味精中含有少量游离的谷氨酸。 但不管怎么样,说味精是“凉性”恐怕是没有根据的。
至于“热性”“温性”就更扯了……
有人拿“辛温解表”的药来类比味精,这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嘛! 而且如果真要讨论“温性”的话,我们得把视线转向厨房里的另一味调料——花椒。 有一项关于花椒的研究发现,花椒籽的水提物在常温下就能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花椒醋酸酯),而在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则能迅速与醋酸反应完全而不再产生新物质(生成乙酸钠和甘油)。这一过程被认为是在“油脂、蛋白质和水三种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生的”。
研究人员还注意到,当加入大量生花生米时能明显延缓该反应的发生,这说明花生中的蛋白质对抑制该反应的作用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而当用油炸过之后的小麻椒(即晾干的小麻椒粒,颜色变深,含油量上升)与醋共煮的时候,同样能很快地生成花椒醋酸酯,说明经过高温油炸的小麻椒的种子中,有关酶的活性并没有显著下降。 这正说明,小麻椒种子中含有能够催化脂氧合酶反应的酶;而且在高温下这些酶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
这种能在高温下有较高活性的脂肪酸合成酶系,通常被认为是导致食物温热性(或称燥热性)的根源之一。 所以如果你吃了很辣的东西感觉脸上出汗、嗓子疼,吃得很撑却仍然觉得胃里空荡荡的,大概就是因为辣椒里的辛辣成分刺激了你的感受器,进而导致了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等的连锁反应,最终引起血管扩张充血、汗腺分泌旺盛。 而如果是做菜放多了辣椒或者吃坏了辣椒,那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胃酸分泌增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 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温热感觉,对人体来说都并不是一件好事。有碍消化,伤阴耗气,久则损阳。所以中医理论里一直强调“热勿劳汗,毋令醉湿”,这说的就是不要刚刚运动完就脱衣服冲冷水澡啊,也不要刚喝完酒就洗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