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肖有哪些?
五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中期的齐国,当时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提出了“五行相胜”的理论,认为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能克金等等。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他大量任用法家和阴阳家的学者。其中李斯主张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被秦始皇采纳并运用于汉代的阴阳历推算之中,从此它便成了封建王朝国家机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学家董仲舒进一步发展了五行学说,他认为世界上除了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外,还有“五方”“五帝”“五德”以及“五常”等,并且把五行与五方、四时、五脏联系起来,形成了完整的五行体系。 董仲舒的弟子公孙弘在协助汉武帝推行儒学的过程中,将五行学说应用于政治领域,按照皇帝所在的方位来为京师命名,按方位来划分州府,还制定了一套以五行配五方的礼仪制度,以此来维护皇室的尊严和正统性。
公孙弘还将五行运用到历法之上。汉朝建立后,曾经采用过“太初历”,但发现它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于是决定改用“颛顼历”。“颛顼历”根据的是古人观察到的金星(西番莲)运行规律确定的二十四节气,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是金星从东方升起的日子,以此作为元旦的到来之 标志。然而这样做的问题在于农历每年的首尾两端无法准确地确定,因而造成了每年的第一天不是从正月初一立春开始,就是农历最后一天大寒结束。
公孙弘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从五行角度来调整季节的时间分配,即让冬季增加一个月,春天减少一个月,夏秋不变,从而确保立春就在农历一月一日。这样制定的历法相当精准,一直被后代沿用至今,这就是农历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