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缺什么五行?
“五行”是自然界五个不同的元素,包括金、木、水、火、土,还有阴阳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五种能量或者五种运动形式。 它们既代表了宇宙的本源,也代表了一切物质的最基本属性。 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而细胞则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研究人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的奥秘,必须从五行的规律中去寻找。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的,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是处于中间,肩膀以上为天,胸部以下的地,所以人体又称为阴阳的中介。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努力做到阴阳平衡。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用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脾,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五脏各有其作用,而又相互影响。 在中医学中,把金、木、水、火、土这五大类元素,分别对应到人体的五脏六腑之中。
金——主收敛,对应于肺脏; 木——主升发,对应于肝脏; 水——主滋润,对应于肾脏; 火——主温热,对应于心和小肠; 土——主运化,对应于脾胃。 所以,当人们出现五脏功能失调时,也可以从五行来找到病因病机。例如,阴虚体质的人,常常感到口干舌燥,容易发火,这也是因为火(心)旺的缘故。如果再进一步观察,发现此类人多有眼干、鼻干、皮肤干的情况,这是由于体内缺水导致的,也就是水(肾)不够的缘故。滋阴降火的同时还要补肾水。
在临床上,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五行生克的关系来分析问题。比如,病人咳嗽少痰,咽喉疼痛,舌质红,这是金旺(肺热)的表现,就可以用金不生水(肾)来解释。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有夜间盗汗、手脚心发热的症状,就可以更详细地区分病因了——“心阴虚则盗汗,肝阴虚则手足热。”这是因为火(心火或肝经郁火)旺的原因,此时就要滋水(肾)涵木(肝经)了。
中医讲求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非常注重对人体观测的整体状态。所谓“因人制宜”就是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特征来进行施治。所以,即便同样的疾病,因为患者的个体差异,使用的药方也是有所区别的,很难像西医那样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剂量。这就是“同病异治”。 至于“异病同治”就更不用说了,两种疾病尽管症状表现不同,但病位在于同一个部位,就可以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