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五行属什么?
男子五行的说法,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南方生炎热,阳气盛,邪害中州(即脾胃),流溢于外,令人多怒。中央生湿气,阳气盛,邪害胃气,流溢于外,令人生疾。东方生风,风气生发,病生于木;西方生燥,燥急金伤,病反于木;北方生寒,寒气凝滞,病源于水;南方生热,热气耗散,病起于火;中央生湿,湿热内生,病归脾土”。
其中,以五脏配五行,首次完整地体现了中医脏腑学说。此后历代文献中关于内脏器官的病机、病症的记载都或多或少与五脏相关联。如《难经·四难》云: “心包络者,心脏之包膜也,其膜有两条筋脉,系之心宫,故曰心包络。” 《灵柩·经脉》:“心经起于食指内侧,沿手掌面向上行至腋下,又向背后沿着肩膀内缘直上到达胸前,过乳中,直达腋下,环绕心肺周围。”
这里指的手心、手指、腋下的经络走行均与现代医学所证实的大动脉、静脉、神经等结构存在明显区别,但与现代病理学研究却完全一致,可见古人对内脏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把握到位。 现代科学证明,人体内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而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水电解质及各种废物,必须通过血液循环将废物输送至人体的排泄器官,由此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从微观层面来讲,体内水的代谢、循环和废物处理都是通过体液流动的物理过程完成的,因此人体实际上是一具“液体尸体”。这个观点与中医理论中的“血濡养五脏六腑”“津液布散滋润皮毛筋骨”,以及“内生五液(涕、泪、唾、涎、痰)”的观点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