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五行是什么?
《尚书》中有关五行的记载,可以说是官方正式承认了五行学说,并且将其用于政治领域。 《尚书·洪范》中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是五行学说的最早来源之一。 “五行”一词的本意是指:五行之官(五官),即五种德行。
《洪范》中说:“我厥祖德,乃吉士时雨,降逮我,惟其优。”其中,“时雨”指的就是德行,是祭祀时用以浇祭的酒。而祭祀时所用的酒有三种:用甜酒浇地,称为“醴”;用苦酒浇地,称为“酎”;用白酒浇地,称为“酤”。这里“时雨”的意思就是“适时的雨水”,指的是第三个祭祀用的酒——“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商周之时,酿酒技术已在民间普及,人们用新收获的粮食酿出了大量的酒,并用它来敬神祭祖”,所以,这里的“时雨”实际上就是指的“酒”。
那么这五种德行分别对应着哪些官能呢?《洪范》中接着说道:“水,智。火,礼。木,仁。金,义。土,信。”这就是说,治水要讲智慧,用火要有礼,造林要仁慈,铸金要有大义,治土当诚信。只有具备这五个方面的品德才能成为有德之人。而这与后来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说完全一致。因此可以说,“五德终始说”是从“五行说”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