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最早有什么?

孔力扬孔力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首先说“五行”二字是怎么来的——金、木、水、火、土——这种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尚书》的《舜典》和《洪范》篇。 如果仔细研究这些文字的话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行”字在古文中有不同的形态(见图1)。

图12种古文字中的“行”字 比如金文中的“行”字有(图2) 图2金文中的行字 小篆中的“行”字(图3) 图3小篆中的行字 金文和小篆中这个字的形体很像,都很像从彳从亍的字形。但是再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它们还是有区别的——金文中多了一竖,而小篆中少了一竖。

根据古文字学专家的研究,这一竖在金文中代表的是足,在小篆中代表的是止。也就是说金文的“行”字象形意味更强,而小篆的“行”字抽象意味更强,二者代表了“行”的不同义项。 “行”的本义就是步行。西周金文(图4)中就有很多关于行人步行的记载。 图4西周金文 除了表示走路的“行”之外,还有一个表示行走之脚的“彳”(chì)字。(参见图5)

图5[左]金文「彳」字;右图甲骨文「彳」字 “彳”加偏旁可构成多个汉字,如“广”“庄”“径”“远”等,表达的意思都是与行走有关。 这里需要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用“彳”来表示行走?我推测这可能与古人的观察有关。因为人在行走的时候总是两条腿交替向前,因此古人用两个“彳”来形容这样的状态。

古人还用水来比拟行走的过程。比如《庄子·秋水》中就有“夫物,量和之所不式也,虽至于大海,不可以为井,曲尺之木,不足以成栋梁”的句子。这里面说的“量和”指的就是水流的大小、多少。 再来看“五行”的“行”。这个“行”字在春秋战国时期写作“亍”,《孟子·离娄下》中有“君子之行,莫大于孝悌;小人之行,莫大于盗窃”,《庄子·天下》中有“故曰:天地者,型之于形者也;阴阳者,理之气也;五行者,数之端也;六合者,时之处也;尊卑者,位之分也……”这里的“行”都写作“亍”。到了西汉时期,“行”字才改为今文。

申屠柔雯申屠柔雯优质答主

五行的概念是来自于《尚书·洪范》,里面记载有“土爰稼穑”、“金曰从革”等句子。但这里的“五行”并不是后世所说的五行,而是指五种德行——其中就包括现在所讲的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 这种观念在汉代得到了发展,比如王充写的《论衡》里就有“五行”这样的章节;而且到了东汉时期刘歆就提出了“五德终始说”——这个说法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另外董仲舒也认为“天地之大数不过五行”——这句话也是直接承自古书《周礼》,而这里所谓的“大数”指的是数字六十二、八十一等。 总之,这些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所谓“五行”的概念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