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希五行属什么?
目希,是古代星官名,属二十八宿的井宿,意思是“井底之蛙”。由四颗恒星组成一个四方形。位于金牛座左半边,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 其中,第1星和第4星为明亮的双星,称为“毕宿五”和“毕宿六”;第2星和第3星较暗,在观测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可能会被忽略,称为“内毕宿五”和“内毕宿六”。
这4颗恒星在希腊语中分别被称为Epicletos(意为“小光”)、Ektas(意为“第二”)、Kumikoo(意为“第三”)和Leukhkoi(意为“明亮”),由此构成了古希腊星座——牧夫座、鲸鱼座、狮子座和猎户座。 在中国古代,将这颗区域的所有星星都称为“井”。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的“井篇”,就讨论了这里的6颗亮星和它们所在的3个星座的关系。
不过,他提到的“井”的意思比现代更为宽泛,还包括现在猎户座的整个南部区域和东大十字的一角。在这之后,中国人把“井”的范围逐渐局限到今天我们所认为的“井宿”之内。从唐代起,中原地区的人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井”的这4颗恒星组成的方形结构。 直到明代末期,人们还认为“井”中有5颗恒星。此时,“井”内的东面已经升起一颗新恒星——“岁星”。虽然它是一颗肉眼很难看到的恒星,但通过望远镜还是可以发现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井”内的这颗“岁星”慢慢向北移动,最后进入了牧夫座,从而彻底消失了。 关于作者:
李淼,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主要从事恒星光谱分类和变星研究。出版图书《星空物语》《发现宇宙》等,参加录制中央电视台《夜探银河》《环球旅行》等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