怊字五行属什么?
“怊”这个字,《说文》中解释为“怅,悲也。从言,音丑。一曰直忧也。”许慎认为该字的读音是 chāo ,字形来自“怅”,并引申为悲伤的意思;而另一些学者们则认为该字的读音是 cháo ,是“朝”的异体字,意思也是指早晨。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说对了——“怊”确实与“早”“朝”有密切的关系。 “怊”所表达的情状是一个人会“怅然若失”、“怅惆”(即“惆怅")或者“怅恨”(即“惆怅”)。这种情感状态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过去曾经有过令人欣喜或懊悔的事情发生,但现在已经失去了。由此引申开来,“怊”又可以表示“忧伤”、“悲痛”以及“失意的样子”等义项。
为了进一步说明“怊”的字形来源,我们来看一个典型例子: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曹植在《周成王赞》之中写道:“念我皇祖,肇基洪绪……”其中的“肇”字就是“兆”的异体字,而“兆”又是“昭”的本字,“昭”又跟“哓”相通。那么“肇”的本字其实就是“晓”。
“曉”是一个形声字,其形体上半部分的“暁”是声符,下半部分的“卯”是形符。古文字学家们通过研究证明“卯”最初并不是表示生肖中的“兔”,而是表示一种叫做“卯兔”(亦称“斑兔”)的动物。这种动物身上有许多黑斑点,就像小黑兔一样。而“斑”的甲骨文字形就像是一只小白兔头上长着许多黑点(参见图1),由此可见“卯”和“班”的古字形的确非常相似。
图1 “卯”的甲骨文字形 由上可知,“肇”的本字其实是“晓”,而不是“早”。不过,“早”的甲骨文字形上面也是个“日”,下面是个“十”,而“晓”的甲骨文字形上面却是两个“日”,所以许慎把“肇”认为是“早”的异体字,把“怊”认作“朝”的异体字都是正确的。
潘闽优质答主 形声。从心,巢声。“巢”兼表字义。本义:悲伤,失意怅惘。
《说文释例·假借字解经》:“心之失所曰怊。”“巢”字本指鸟窝,含有失落、失意之义,后假借为“巢愁、怊怅”,并增加了表达“愁”的形旁“心”,造了“怊”字,古书中既有“巢”字表示“怊惆”之义的,也有用“怊”字的。如:
1、《楚辞·九辩》:“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去而难追。届太白(即西极)而常还,登建木而矫兮。愿壹逝而无从兮,心惆而欲悲。”
2、《楚辞··大招》:“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嘘㗳(wù)窈窕,怵惕(chù tì)兮。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兮。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suò)。十日代出,流金铄(shuò)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归来兮!不可疾兮!”(些、哉、只、矣、兮、邪、维,是楚辞中经常用的虚词,大约是楚地方言助词。我们理解楚辞不必把这些虚词看得很重要,可作叹词或语尾词看待。)
3、《楚辞·九辩》:“恐余寿之弗将兮,悼余生之不永。今念永思远慕兮,吾心兮。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làng)。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此心兮。蹇淹留而无成兮,时既过而不来。”
4、唐·王勃《采莲曲》之二:“采莲江上头。今宵尽欲迷。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香(形容娇态,双关爱情)。”
5、宋·宋玉《九辩》:“坎廪(lǐn、困顿失意)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6、宋·王安石《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愁来即便去,勿更问前期。惟应读书上,立以求不疑。功业虽蹉跌,道路且坦夷。吾生喜临水,而惧远游河。江流倘险恶,蛟龙出无时。子舟之仁在以诚,子梅之言香且清。思子有贤妻,彼亦无良媒。既无长绳系,又无尺棰笞。何以消我忧,杜娟声转悲。”
7、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羊)祜追封荆州(湖北江陵)郡公,祜临终,举吴士(指吴国人)陆逊子抗自代(指接替自己的职务),文帝(晋武帝司马炎)从之。故(杜)预虽功(攻下吴国京都建业,今南京,灭吴)成,祜忠存焉。祜之在军,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将帅办事的地方,将帅办公的地方叫铃阁,与僚属商议事情的地方叫兵阁)之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轻营简候,而令皆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