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五行属什么?

殷子卿殷子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秦统一中国,建立郡县制和秦朝,将中原一带从春秋战国乱世的纷争中解放出来,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力逐步提高。但秦的暴力扩张也让周边部落国家如齐、楚、燕国逐渐衰弱,为秦始皇之后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秦所处的战国时期属土旺时期,而秦所崇尚的水德是克土的,所以秦在战国后期开始崛起时,其它四国的五行属性已经相对较弱了,最终秦一统天下也是必然结果。

那么秦统一后,五行中土旺应如何削弱呢?水又过旺应该如何调节呢? 其实秦的统一过程就是不断消弱对方五行力量的过程。先灭韩,韩属火,火生土,土更盛;再灭赵,赵属木,木克土,土稍弱;然后灭魏,魏属土,土更盛;接着灭楚,楚属木,木克土,土又弱;最后灭燕,燕属金,金克木,使木不复旺盛。这样秦国就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实现了其他大国几百年没有完成的消弱和统一。

然而秦统一后不久就被暴毙,刘邦打败项羽后进入咸阳,发现秦宫里“珠玉财宝”甚多,不禁感叹道:“此皆田横所赐也!”显然,田横攻破齐国后将抢到的财物分给百姓,却遭到齐人拒绝,于是田横便将这些珠玉财物都献给了刚打完胜仗的刘邦。 刘邦接受这些战利品实际上是在帮秦王朝补土运的缺。秦统一后修建豪华的长城和阿房宫,正是土盛的表现。刘邦占领关中后也修筑了汉未央宫,这都和秦的宫殿极其相似。刘邦还按照秦的规矩,将自己的孙子刘婴养在宫中,作为未来皇帝培养。可惜刘婴长大后汉朝还是亡了,刘婴也被贬为庶民。

钱浩均钱浩均优质答主

五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长期历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事物运动规律的哲学思想体系。古人把宇宙万物的属性分为五个方面,五者相生相克,周流不息,既无起始,也没有终极。认为宇宙、人的命运就操纵在“五材”手里。那么,“五材”、“五行”是什么呢?这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元素。在金、木、水、火、土五者中,存在着相生和相胜(也叫相克)两种法则:五行相生的秩序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此循环反复以至无穷;五行相胜的秩序是: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如此循环反复以至无穷。秦的统治者认为他们王朝的德配五行中的水德。这种说法似乎有点离奇,其实这是由商周王朝的“五德”的推论中得出的。

商王朝的统治者认为他们奉的是天命,要使这种观点行得通,必须有理论根据。当时人们认识自然水平相当低,于是将所能接触到的各种物象进行归纳,抽象总结出五种性质特征: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每一种性质都象征一定的物象。这种“五行”说在当时是一种世界模式。后来人们又将“五德”阴阳刚柔特性与人类社会的五德(礼、义、廉、耻、智等)和王朝的兴衰紧密地联系起来,产生出一套五德相生、相克和“转移”规律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德”能决定社会的兴衰。如果一个朝代的德为木德,那么按五行相生说该朝代就应被火德朝代所代;按五行相克说该朝代就要被金德朝代所代。商朝认为它奉的是水德;周灭商后则认为商是因失德而亡,周朝是奉天行事,取代商朝,其王德当属火德,火能克水。秦代周,又根据五德相克或相生理论,秦朝的政权就应该是金德或土德。关于秦朝是以什么德行统治臣民的,在封建史家之间曾展开激烈的争论,并出现两种对立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以应劭、晋灼、张晏为代表人物,认为秦乃水德。西汉应劭《风俗通义》云:”秦,水德,故为黑室、服玄衣、乘黑马……”理由是:秦代周,周属金德,以五行相胜说,水能胜金,所以秦应属水德;同时秦以十月为岁首,色尚黑,数用六,皆水德之应。持另一种见解的以班固、孟康、郑玄、韦昭为代表。班固《白虎通》云:”秦代周,周为火,火以承土,得其代序,故秦为土德。”王充《论衡·明胆篇》中也有相似的论述。《汉书·五行志》颜师古注也认为秦为土德。为什么秦应是土德呢?他们认为周虽然是火德,但周因失德而亡,其政权丧失了支配能力。秦继周而起,秦王因拥有土德而得天助,得天下,以土色为服色,以黄为帝色,所以秦应是土德而非水德。从秦王朝建立时行冠礼所选择的月份和皇帝衣服的颜色、都城及行宫、宫殿以及其它一些重要建筑的颜色,均可看秦的德性应是五行中的水德。

汉朝取代秦朝后,经过讨论也定汉为土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