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五行属性是什么?
《中国植物志》记载,“菊花,原名鞠菊”。“鞠”者,“剧”也。 “剧”者,“密集”、“簇拥”之意。盖“菊”者,“剧”之谐音而化用也。
《本草纲目》云:“菊本作剧,因俗音讹,遂称曰菊”。说明“菊”字是由“剧”字而来,且已有此误。《辞源》所引《韵会》注“菊”为“集羽切”,其来源亦在于此。 清人郝懿行在《尔雅义疏·释草》中言及“菊”字时说:“今俗书‘菊’字,从‘酉’,非是。此字当从‘巨’。”郝氏所说,正是基于“菊”字由“剧”或“钜”演变而来。 由此可知,“菊”字的源头是“剧”或者“钜”,这两个字都是象形字,形状像一朵菊花。后来由于错别字的原因,“菊”字变成了一个形声字,“日”为形,“剧(ju)”为声。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的音律和现在的音律是有差异的,古音中“剧”读[ɡu],而现代汉语中的“剧”读音是[ju]。显然,这里的“剧”应该读[gu],即古音。 所以,“菊”字的源头应该是两个古音节的象形字——“剧”或“钜”。
而古音节“剧”或“钜”分别对应着两种字形——图形文字“剧”和草书文字“鉅”。 于是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菊”这个汉字的五行属于木,因为它的源头两个字“剧”“鉅”的五行都属木。
菊花本是一味常见的中药。中医学认为,菊花味辛、甘,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晕目眩、眼目昏花、结膜炎、痈肿疮疡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平喘、降血压、保肝等作用。
菊花也可用来泡茶饮用,就是所谓的菊茶。那么,菊花茶是什么茶呢?其实,作为草本植物的菊花,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茶类,而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药茶。通常我们所说的茶类,主要是指由茶树上采摘下来嫩梢经过蒸压而制成的饼茶和嫩芽经过炒制而制成的绿茶,前者如普洱茶、沱茶、砖茶,后者如龙井、毛峰、碧螺春等。由于菊花具有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延缓衰老、减肥降脂、美容驻颜等养生保健作用,因此备受古今人士推崇。
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菊花属于木,味甘,五行为肝,具有祛肝火的作用。肝开窍于目,所以菊花善能清肝明目。如果经常头昏眼花、目赤肿痛,可以将菊花和枸杞、决明子一同煮水喝,这样可以滋补肝肾、清肝明目。同时,菊花味甘又性寒,归肺经,所以又具有清肺热的作用。如果经常口鼻生疮、咽喉肿痛,可以将菊花和橄榄、胖大海一同泡水喝,这样可以清热润肺、利咽通便。
菊花是一种常见的时令蔬菜。中医学认为,菊花味甘,性凉,无毒,具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菊叶和菊茎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烟酸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钙、磷、铁等多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