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五行是什么?

苑倩惠苑倩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古人根据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划分为五种性质的现象,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用现代的名词解释就是:金——坚硬,木——生长,水——湿润,火——温热,土——厚重。 五行的相生相克被用在中医理论中,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还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的说法),这反映了阴阳相互生发、相互制约的关系,被用于解读身体器官和生理机能以及病理变化的原因。 五行也涉及了方位(东西南北中)和时间(子午卯酉),每个时辰都对应一个五行。 古人也用五行来配五色,配五音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五行在古代被广泛运用在人文和社会学科方面。

到了近代,人们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而原子的特征可以通过五行的属性加以描述: 核电荷数为5的原子核带5个阳电荷,其特征为:多阳少阴(金); 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核带6个阳电荷,其特征为:阳极旺盛(火); 核电荷数为7的原子核带7个阳电荷,其特征为:少阳多阴(木); 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核带8个阳电荷,其特征为:少阴旺阳(水); 核电荷数为9的原子核带9个阳电荷,其特征为:阳明少阴(金)。

五行又延伸到了现代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由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核外电子层的结构有直接关系,而五行的属性也可以描述核外电子层的结构,因此可以用五行来解释元素的化学特性。 当然,元素是物质的微观构成者,而物质则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存在形式,二者既相关又有区别。

班雅馨班雅馨优质答主

金属,地球,水,火,木

中国的五行说,西汉时期已经十分流行。五行,按《说文》的解释,是构成各种物质的 five 种不同要素,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古人用五行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和构成,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产生的,又是由这五种物质之间相生相克(也称相胜)的矛盾运动推动而发展的,这实际上已涉及到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即世界的本原和世界是否运动的问题,是古代中国人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五行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具体所指,如五方、五色、五声、五味、五脏等。它与卦气说一样,本是方士之流求仙炼丹的一种方术,后来为新兴儒学所吸收,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董仲舒那里,“五”已不是个普通的数字,而是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哲学范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