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五行是什么水?
“1993年”这个时间段,不存在天干五合的情况(天干五合需日柱相合才成立),所以这个问题似乎没有意义。 不过可以讨论下“1993年是土”这件事,这个观点出自于1993年的干支“癸酉”之中。因为“癸”属水、“酉”属鸡,所以1993年是水鸡年。然而,这种观点是错的!正确的说法应该为“1993年是火年”。 因为1993年的干支“癸酉」”中“癸”的水克了“酉”的金;而“金”在五行数中对应于七,又因“水”能生“木”,而“木”在数量上是八,故此可得出结论——1993年是火年。
还可以看出,1993年是阳年中的第6个节气,阴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那么为什么农历里以“金”作为月的标志呢?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发现月亮的圆缺变化是有规律的——“朔望月”与“弦月”,并且通过观察发现了其中的“周期规律”。
用现代科学来解释的话,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的表面被太阳照亮的那部分会不断变化,形成月相。当新月(只有一半能被照亮)出现在东方天空时,称为“朔”(每月初一是朔日),此后一个月,月亮每天比昨天更圆一点,到月中时达到顶点,此时被称为“望”。过后月亮一天比一天消瘦,直至下一个“朔”日之前,即农历三十或月初一,月亮完全消失,此时被称为“晦”。这样一个月便形成了。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使得日月相对地球的位置每天都在改变,所以每月的“朔”“望”“晦”每日的时间都有不同。
古代先民们还发现,太阳与月亮之间的距离有一个最小值,称为“近日点”;随后太阳和月亮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到下一个“近日点”之前,这段距离称为“远日点”。每隔13个月左右,太阳和月亮就会同时回到“近日点”或“远日点”上来。正因为如此,古人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包含一个“朔望月”和一个“晦”),每三个月分成一个季度(每季包含一个“孟春”、一个“仲夏”、一个“季秋”和一“冬至”),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称“孟”,第二个月称“仲”,第三个月称“季”。
基于以上原理,我们可以制定出农历的日期——每月初一叫做“朔”,十五叫做“望”,月末最后一天叫“晦”。每年最热的月份为“夏至”(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中国大部分地区白天最长)之后的第一个月“庚寅”,这个月有“朔”无“望”;第二个月“辛卯”,这个月“既有朔又有望”;第三个月“壬辰”,这个月仅有“望”而无“朔”;第四个月“癸巳”,这个月“既无朔也无望”;第五个月“甲午”,这个月有“朔”无“旺”;第六个月“乙未”,这个月“既无朔也无望";第七个月“丙申”,这个月有“望”无“朔”;第八个月“丁酉”,这个月“既无朔也无望”……依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