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辉五行属什么?
《新编古书比目鱼》云:“色赤,小如指顶,形圆,微具棱骨,纯赤无瑕点,谓之‘红宝石’;若类此而色白者,谓之‘雪宝石’;若形圆、色碧绿而有白斑者,谓之大碧玉;不绿而黄者,谓之小黄玉;青白而带淡绿者,曰清水玉;有各种颜色者,杂彩玉也” 以上摘自《中华古今注·玉石》 另,宋乐史《太平御览·宝器部》引《春秋命历》:“炎帝时,采五色石以补苍天,五彩珠以浴太阳” 有学者认为:红色为赤帝所主,故称“赤精”。其中,“赤”是太阳的象征。所以,红色的玉石应该是阳物,象征阳气,可祛邪逐鬼。《礼记·曲礼上》有云:“凡执玉,皆曰献”可见玉在祭祀中所处的地位有多重要。
又因为玉“温润而泽,有似于礼”(《礼记·聘义》)故常被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又因玉有五色,古人以为五色之玉可以通天地之神。
《周礼》中有载:“掌玉制”,“司宝”,“玉府”,“典瑞”等官职,管理制作、储藏玉器及赏赐等工作。 周代已有“珍禽异兽”图案的玉雕,汉代则有“西王母”和“仙人乘凤”纹样,唐代则有“孔雀开屏”“鸳鸯戏水”等等。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风尚和对玉的价值判断的变化。
从殷商的庄严隆重到周代的严谨有礼,再到汉唐的灵动活泼,最后到了明清时期又开始庄重古典。这或许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转变过程,即由重功利到尚礼仪再到求尊儒最终到趋复古的演变轨迹。
蔷薇辉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宝石。蔷薇辉石一般指黝帘石。黝帘石通常为浓绿色的短柱状或板柱状晶 体,集合体为隐晶质或细粒致密块状,玻璃光泽,晶面有金刚光泽,一组完全解理,断口为参差状或平坦,硬度5.5-6.5,密度3.5-3.6克/立方厘米。常由浅黄色到深棕黄或棕褐色的纤手晶状辉石包裹在一起,因此得名蔷薇辉石。
蔷薇辉石多呈深浅不同的緑色,浅黄绿、黄绿、灰緑色,褐黄色,緑褐色,红褐色等。常有猫眼效应。具有玻璃光泽,柱体面上有时具有晶莹的珍珠光泽。折射率1.72~1.74,双折射率0.014,密度3.43克/立方厘米。硬度6.5~7。弯曲的管状或柱体状的绿色包裹体构成的特殊变彩,是蔷薇辉石的重要鉴定特征。
蔷薇辉石是一种美丽的多色调的半宝石,主要产于俄罗斯的乌拉尔地区,澳大利亚、挪威和美国也有产出。俄罗斯产的蔷薇辉石通明,多呈深绿色;澳大利亚的产的蔷薇辉石透明至半透明,多呈黄色、黄緑色。由于蔷薇辉石颜色美丽,有玻璃光泽,因此可以制成精美的首饰,用作项链、手镯和耳环等装饰品。亦常作为金工首饰的镶嵌品。
由于蔷薇辉在各岩浆岩尤其是中、酸性侵入岩中有相当发育的分布,在许多浅源伟晶岩中也可看到,其本身又是重要的矿石品种,对研究岩浆的分异和演化过程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因而对它的成分研究较早 。
蔷薇辉石五行属木,和翡翠、祖母绿有着同样的属性,自古便有“护心”、“强魄”的作用,能增强人的气场,使人的性格更为开朗乐观,同时还有解除疑虑,增强自信,消除恐惧疑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