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斯代表什么?
“五”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运动的形式,它们彼此不同,但又相互影响。 “行”是指它们的运行形式和规律性。 五行的属性并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的作用结果。 比如说,一个人出生在春季,春季属木。但如果这个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情绪压抑,那么他的肝就有可能有病变。这时,肝气就克了脾(土生金),而脾又主运化,一运化和升发,那么木就能生火。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心火一旦旺盛起来,人就变得烦躁易怒,这时候人就会去发泄情绪,可能去找别人吵架,也可能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者疯狂购物发泄等等。如果这时情绪得到宣泄,五行就又恢复平衡了。
当然,五行是贯穿始终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自己的精气,在补充自己的元气。元气的充足与否,决定了五行平衡与否。所以,补元气,就是养生的最核心内容。怎么补元气呢?心平气和,不生气,少焦虑,少忧愁,少吃凉食,保持身体温暖,都是补充元气的最好办法,也是保持五行平衡的最好生活方式。
水曰润下,木曰曲直,火曰炎上,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曲直作酸,炎上作苦,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从甲骨文等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字最早的造字本义仍然和具体的物质对应。例如“金”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其形就像斧刃,因此“金”的本义应当指金属制造的兵器。这些物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因此被概括为五行。
所谓生,就是某一行的特性、功能为另一行的生成、发育提供了条件,所谓克,就是某一行的特性、功能对另一行的生成、发育起到抑制、约束的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生我(母)者为所胜,我生(子)者为所不胜,克我(子)者为相胜,我克(母)者为相不胜,同我(子)者为同类。母病甚者子亦病,子病甚者母亦病,子母俱病者子病甚;子旺欺母,母旺侮子。
此外还有三传、六气、五运等学说。运气学说是将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中最早的、最全面的代表,因此研究五行学说的生克制化、相生相胜等内容时,还应当注意从运气学说中吸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