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五行应该怎么养?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是密切相关的。在《黄帝内经》中,根据宇宙间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的轮替演化及所对应的时节,将一年划分为五季,并以此推测人体的病候变化。 如春季对应木,夏季对应火,长夏对应土,秋季对应金,冬季对应水,每季6个月,每月5天为一期,合计30天,一年12月,5×12=60天,余下的10天属于闰月,每年都要调整一次。 由此形成了一个以5日为周期的节气日历——五脏主时表。这个表里,把每一刻都划分成了五个时间段,每一个时段都和一种脏腑功能有关。由于每一天都是五个时间段的组合,每一天都有相对应的经络运行和时间,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这个时间表来安排一天的生活,做到作息有规律,劳逸结合。 当然,生活不是机械地按照时间表来做,而是做到规律,比如今天做了这件事,明天也要做,只要不熬夜,不过晚起,不打破规律就行。
如果因为特殊情况需要改变作息时间,一定要慢慢适应,千万不可突然熬夜或者突然早起,这样会影响生物钟,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除了这一基础内容外,中医还根据季节的不同,对人体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的建议。
蒯翰优质答主五脏与五行相配,是用五行来比喻五脏生理功能的特性,将五脏与自然的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的特性相类比,来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其之间的关系。
1、肾属水。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寓元阴元阳,是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肾精具滋养濡润之特性,而水性滋润下行,故以“水”来配肾。“水”有寒冷、滋润、下行之特性,不热则凝为雨雪、冰冻,上可成云雾,中可润万物,滋养大地,而人体之肾,内寓真阴真阳,外在功能也有温煦、生化、滋养的作用。如《素问 .六节藏象论》所谓“肾者水也,至阴也”。又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谓“地气为雨,雨出地气,雨露润泽,万物以濡,施化万物,天地神明”等皆喻指肾的生理功能具有滋养、温煦。
2、心属火。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和血脉,而血脉是人体内热血运行的管道。心主一身之血,全身的血液供应主要靠心主血脉来完成。而火热之性,“炎上”,“阳主上升”。血属阴液,运行于脉中也属于下焦。心的阳气蒸化推动,才使血运行于全身,故以 “火”配心。如《素问。五脏生成》所谓“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谓“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南,南生心”。又曰:“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等皆喻指火热的性能。
3、肝属木。木性可屈可伸,生机盎然,枝繁叶茂,有刚亢升发之性。如《素问。五脏生成》所谓“肝受血而能视”,《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谓“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又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谓“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又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等皆喻指肝的生理功能和木的特性相似。
4、肺属金。在五脏中,肺位居高,主治节,促进和调节生理活动;肺体清虚而娇嫩,如金属样坚韧,又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秋主肃杀,故以“金”配肺。肺主皮毛,而西方(金所主)之气通皮毛,肺气是通过皮毛进行呼吸之气的交换。《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色白,其主肾。”又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魄之所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又曰“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大肠”等皆喻指肺的生理功能和金的特性相似。
5、脾属土。土具生成、承载、受纳等特性,其色黄。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在味为甘,成之在脾;在声为歌,发之在脾;在志为思,根之在脾”皆属于土。因此以“土”配脾。土有生化万物之功,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具有营养全身,支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以“土”配脾。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