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五行里属于什么?
“朗”字,《说文》释作“良也”、“善也”,从月(肉)从盎(音阳),谓日月之光朗照大地。而甲骨文“朗”字作,上下结构,上为月,中为烛火,下为地。显然,最初的“朗”字,表示的是月光穿透蜡烛的火焰照亮下方的地面之意。金文字形与甲骨文相似,只是中间的烛火变得粗壮,且有三根横木从下方托举,大概是象征火炬被三支香火围绕的意思。小篆字形一变,变成了“日”字旁,并且只有上方的一撇与月亮有关联;隶变后作“亮”,直到今天简化成“朗”。
“朗”字本义就是明亮,这可以理解为光线明晃晃地照射。引申之,凡明亮者皆曰朗。如目光朗锐、心胸坦荡、天气晴朗等。 由明亮引申出来一个具体的用义——“开朗”。这个“开”是打开、开阔的意思,和“光”相联系,自然引申出心情愉快、乐观积极的意思——心胸开阔、性格开朗。
柴雁优质答主五行中把方位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五音分为宫商角徵羽五组,五色分为青赤黃白黑五种顏色,五味分为酸苦甘辛咸五種味道,五脏分为心肝脾肺肾五脏,五气分为“湿热风燥寒”
五气,五方分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中央”。在五德终始说中,以儒家经典《尚书·洪范篇》所谓木、火、土、金、水“五要素”配五方、五色、五味、五音、五祀等,认为它们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规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终而又始、始而又终。所以秦亡汉兴,汉亡魏晋兴,魏晋亡隋唐兴,隋唐亡宋兴……这就是“五德”相克的顺序。这个五行五德学说虽然被历代封建帝王用于加强统治的目的,但他的理论在中国影响深远,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广大民众的民间文化。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心目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宇宙空间的方位、一年四季的变化、人体五脏、各种社会成员的构成,都可以在五行的体系下得到说明和解释。而且五行之间生克相承的原理,还被认定为事物发展、变化、运动的规律。五行的学说不仅渗透到哲学、中医学、天文历法、占卜、星巫等文化学术领域,还影响到建筑、美术以及日常生活。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有“五方”、“五音”、“五色”“五味”“五祀”等等,而且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或观念世界中的“五经”、“五伦”、“五常”、“五德”等等也都是以五行思想为根据或来源的。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五行的思想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