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月属什么五行?
辛未月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2个。在前为甲午月,在后为丙申月。论阴阳属性,辛未月为阴历六月,说明此时万物已成壮实之相;论节气,小暑至立秋之间,阴盛阳微,故又称为“伏阴”或“长夏”。 辛未月建,小满过后,雨水增多,温度升高,正是万物疯狂生长之时。古代将农历每月分为初、上、中、下4旬,10天为一旬。每月初一至初十为“上旬”,十五为“中旬”,二十五为“下旬”。农历六月为仲夏,故称“中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气温最高。大暑至立秋前一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75°。在地球上,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白昼时间达到最长。 民间有“夏至三庚入伏”“夏至遇闰四月,多蒸发七日”之说。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有雷阵雨。这时的降雨能给土壤补充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有利于作物生长。古代农事诗中说:“夏至雨如酥,遍地是黄金。”又说:“立夏麦秆遍山青,夏至禾苗遍地绿。”
辛未月的农历五月是芒种至小满的月相变化周期。月初,月亮由亏渐满,辰时(上午7时至9时),月亮升起到正空;月末,月亮由盈转亏,戌时(下午7时至9时),月亮沉没于西边的地平线以下。 月相由新月变成满月再变回新月的过程就是“朔、望、晦”的变化过程。月亮圆了一次,缺了又圆,如此循环往复。每一个“朔望月”有4次“望”,当第2次、第3次望出现时,月亮运行到两个“土星冲日点”之间,非常明亮。而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望出现的时段,月亮在夜空中的位置比较低,不易看到。第一次望之前出现一个“上弦月”,最后一次望之后出现一个“下弦月”。上下弦月都呈半月形,但“上弦月”要在天空中的东方升起,而“下弦月”却在西方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