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五行中属什么?

子桃钰子桃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午”字,在阴阳五行里属于阳火;同时它在十天干里排第六位,在十二地支里又是第二位,所以它也叫作丙午、丁未。 午属阳火,与卯相配。

《礼记·月令》中有记载: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祝融是神农氏的后代,属于颛顼黄帝的后裔。他的官职是掌管火的官,所以在人们心中,他是一个与火密不可分的神灵。

上古时期,人们在祭祀时,都是用赤色的牲血作为祭品。由于赤色象征着火,而火又和祝融这位主管火的神灵关系密切。久而久之,人们就用“赤”和“朱”来表示红色的意思了。 午就带有一个火字旁。

在古代,也有用五行的方法计算年月日的办法。这种计算方法是将农历的每月分为初、上、中、下四旬(每旬十天),各旬分别由一个地支统领。这样每个月就有五天的天干,而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主宰。从甲子日开始,到癸亥日结束,这十天的第一天天干便是甲或乙。五天之后就是丙日,以此类推…… 到了子月(阴历十一月),就是壬子、癸丑之日,这时又是冬天,天气寒冷,草木凋零,所以这一天干所代表的植物就不可能生长。

直到第二月的甲寅日起,气候转暖,万物复苏,这就是“木”开始生长的日子。这个“木”指的就是甲乙之中的任何一个。这样,每个月的第一天的天干都不同,一年里共12个月,也就有了12个不同的天干。 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有一个中气,这些中气的日期自然都是闰年闰月加出来的。为了区别普通月份和中气的差别,人们就把中气的前一天和后一天分别称为“上旬”和“下旬”。

这样,每个月的上中下三旬各有十五天,总共五十五天。那剩下的四天,就在每年的末尾加上。因为冬至前后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树木的生长也停滞不前。所以这四天就是“冬眠”的植物,代表的是“土”。 所以,当“土”出现的时候,就等于告诉人们,一年的耕作期即将结束了,该储备粮食准备过冬了!

薛钰藏薛钰藏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用来解释世界万物的演进及其运动规律的五种不同性质。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因素及其运动变化。

金、木、水、火、土既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元素,也是五个以气为核心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其运动变化表现为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即相互滋生和促进,是事物不同方面的属性;相克,即相互制约和抑制,是事物相同方面的属性。

五行中以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相生。以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为相克。以相生的次序,木火土金水周而复始,循环无际;以相克的次序,木土金水火,五气轮推,不得相害。相生相克的循环往复运动,推动着五行的生生不息的不断演进,并形成一个统一的五行系统。五行可以分别演绎和对应于天文、地质、地理、生物、物理、气象和历史、哲学、逻辑、医学、军事等内容,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多元结构的宇宙模式。

五行最初指构成万物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和土,来源于古人对宇宙万物的观察和总结。在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中,利用了金、木、水、火、土等五种物质的特殊性能,于是就以这五种元素来代表自然界一切事物的五个基本物性。而“五性”是五行的共同性。五行代表了中国古代对宇宙认识的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具有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能,分别用阴阳来表示。每一种五行都包括着一阴一阳两个层次,这样就构成了十层阴阳性,这十个层次互相配合,就是十个“十化”。“十化”是由五气分化出来的。五气是五行中阴阳的共性,为五个核心气团,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是“一阴一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极则反,盈者亏”即相生相克。在“十化”的基础上,以“形”为根据,以“性”为依据,以“五常”为核心,从性质与运动变化的角度对宇宙万物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从而产生了河图洛书。由河图的五体,演绎出八卦、九宫,并与天文、地理、历史、医学、军事、哲学、文学、艺术等结合起来,再由洛书的五行,与天文、地质、地理、生物、医学和历数等结合,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多元结构的宇宙模式。

《礼记•乐记》和《左传•昭公元年》中都有“五行”的明确记载,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到秦汉年间。然而,“五行”观念在新石器时代就早已有之。河南郑州市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已出现了绿、黄、白、蓝、黑等五色,还出现了以黑、白、红色为主色调的太阳纹、蟒头纹图案。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小刀背面的两头,分别铸有象征太阳形的圆形图案和月牙纹。在中国最古老的神话《山海经》中,描述东方巨兽“苍龙”口中“衔帝晨之光”,是日升月落、日夜更迭、阴阳消长的象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