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与易经区别?
1、“易”的含义 “易”包括周易,还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其实连山,归葬都是周易的一部分。 先秦时期的《易传》和汉代的《太玄经》里对易的解释是这样的: 这样的解释,把易的概念扩大到了极致,以至于现代人往往忽略其本意,把它当成了一种哲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2、《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关于五行的描述 木生于水,旺于春,死于秋;火生于木,旺于夏,死于冬;金源于土,壮于季夏,衰于秋;水来自于金,盛于冬,弱于夏;土无所不包,在四时节气中无所不在。
3、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阴阳五行
中医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内经》,而《内经》所论述的阴阳五行是建立在五行基础上的,并且五行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生克关系,而是生克制化,相互影响的整体关系,即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有相生相克、制化关系。这种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不能单独补哪一行或排空哪一行,要使五脏之气保持平衡协调的关系。因此有人提出,五行学说不仅是古人认识自然和社会规律的一种方法,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庸”思想,“中庸”其实就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易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智慧与思维,这种思维有它的独特性和与西方思维的巨大差异。它是中国传统思维的根源与最典型的代表。《易经》以阴阳的推移预测人事的未来,它所表达的预测方法就是占卦。 占卦的原理以太极图表述最为清晰,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生八卦(乾、坤、巽、震、坎、离、兑、艮)。这种演绎过程,亦即八卦成列的过程。 八卦成列之后,三者相重,便构成了六十四卦。六爻中的初爻、二爻为地位,代表地;三爻、四爻为人位,代表人;五爻、上爻为人位,代表天。从卦爻之象到天地人的存在,这就构成了对事物的预测。 人事的吉凶悔吝喜忧,与所处的时间、空间位置即爻位有关。初爻象征事物的初始阶段,上爻象征事物的终结阶段。上爻如果是三的倍数,即第三爻、第五爻、第一爻,为阳位,则象征人生的关键时刻。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居吉位则吉,居凶位则凶。三、五爻代表天地人的中心位置也即权力与主动,初爻、二爻代表人位的从属地位也即无权与被动,人的欲望、行为、思想、目的与其处的位置发生矛盾便产生“吝”(小困难、小悔恨),进而演生“悔”(中度的麻烦)。如与所处的位置不矛盾,思想通达,行为得当,则吉。六十四卦中的三百八十四爻象征人生的三百八十四种状态,亦即或吉或凶或悔或喜或忧的命运。
因此,《易经》的卦爻辞是对人生各种情况或命运的描述。这种描述具有象征(爻象、卦象)和暗示的意义,以占卜的形式预测命运。
阴阳五行是包括天文、历法、医学、生理学、天文学、农学、兵法、军事、建筑、艺术、音乐、舞蹈、哲学等在内的全部中国古代文化的总根源,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与主干。